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瑤醫學的瘴症

瘴症為古代瑤族地區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瘴症的發生和瑤族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特點密切相關, 氣候炎熱、多雨潮濕, 是導致瘴症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表現為頭痛體痛、胸腹痞悶、腹脹痛、寒熱往來、食欲不振, 重則突然昏僕、失語、脫髮等。 遠在漢代, 瑤族先民已經認識了瘴症, 並積極尋找防治方法, 如服食薏苡仁、咀嚼檳榔、懸掛菖蒲、針刺治療、居住幹欄建築等。 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中有針刺治瘴的記載:“南人熱瘴發一二日, 以針刺其上下唇, 其法卷唇之裡, 刺其正中, 以手撚其唇血, 又以楮葉擦舌。 又令人並足而立,

刺兩足後腕橫紋中青脈、血出如注, 乃以青蒿和水服之, 應手而愈。 ”瘴症的分類, 可按發病季節分為青草瘴、黃梅瘴、新禾瘴、黃茅瘴。 按症狀及性質分為冷瘴、熱瘴、啞瘴等。 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 依動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鴨蟲瘴、黃蜂瘴等, 還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這些分類命名綜合概括了瘴症的病因、病理及病勢的演化, 反映了瑤族對瘴症的認識水準。

瘴之本義可能是機體功能或實質出現障礙或病變, 後衍伸為熱性病, 最後專指發生於嶺南地區的熱性傳染病。

“瘴”的最早含義, 是發生障礙的意思。 《孫真人海上良方》記載:“治內瘴”, 即指的是障礙病。 《瘡瘍經驗全書卷一》所說“此啞瘴者”, 又叫啞喉風、啞瘴喉症、啞瘴喉風、啞瘴風等,

是指因肺胃蘊熱, 風痰挾火上攻咽膈所致咽喉腫痛, 牙關緊急, 口不能言, 唇青面紫的病症。 《普濟方卷二八七》所說“瘴疽, 一名蛇瘴”, 即破潰, 又名爛瘡, 是指小兒因風熱毒邪侵人皮膚所致實生如火燒湯燙, 作皰而起, 繼之蛇瘴, 漂架流出延及全身, 疼痛難忍的病症。 《雜病源流渾燭卷二四》:“又有鎖喉蛇瘴……”是指因毒蛇瘴氣襲人所致咽喉腫痛, 或頸項腫痛, 發熱惡寒病症。 《聖濟總錄卷八四》:“瘴氣腳氣者……”又名嶺南腳氣, 是指因感受嶺南風濕毒氣所致腳膝緩弱, 漸致麻痹, 或疼痛, 惡寒發熱, 頭痛心煩, 兩肋脛微腫, 不能飲食, 甚則小腹不仁沖心悶蘊鬱日久所致生於背部的頑硬青紫腫塊, 其症初發為黑色, 頑痹如木石,
五至七日後浮腫, 色轉為青, 如拳擊傷之狀, 伴見寒熱如瘧, 頭顫口偏, 手足厥逆等病症。 瘴症還指嶺南地區的一類熱性病症。 由於感受“瘴氣(毒)”而引發的疾病, 統稱為“瘴症(病)”。 《醫學正傳》:“嶺南閩廣等處曰瘴氣, 蓋指山嵐霧露煙瘴濕熱惡氣而名之也。 ”瘴氣, 即瘴症, 但瘴不是單指某一種病症, 而是許多病症的總稱。 如《肘後備急方卷三》曰:“治久患勞瘧瀉等方”, 其中有“勞瘧瘴”瑤醫學的瘴症一詞, 是指南方熱性病;《諸病源候論卷十瘴氣候》:“大嶺南青草、黃芒瘴, 猶如嶺北傷寒也。 南地暖, 故太陰之時, 草木不黃落, 伏蟄不閉蒸, 雜毒因暖而生。 故嶺南從仲春迄仲夏, 行青草癉, 季夏迄孟冬, 行黃芒瘴。 量其用藥體怪, 嶺南傷寒, 但節氣多濕, 冷藥小寒於嶺北。
時用熱藥, 亦減其錙銖, 三分去二。 但此病外候假令宿患痼熱, 今得瘴毒, 毒得熱更煩雖形候正盛, 猶在於表, 未入腸胃, 不妨溫而汗之。 已入內者, 不妨平而下之。 假令本有冷。 今得溫瘴, 雖暴壯熱煩滿, 視寒正須溫藥汗之, 汗之不歇, 不妨寒藥下之”。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二》:“夫山瘴瘧, 生於嶺南帶山水之處, 其狀發寒熱, 休作有時, 皆由山溪源嶺, 中於濕毒氣故也, 其病重幹傷暑之瘧矣。 ”說明瘴症表現不一, 病種亦眾。

此外, 由於人的體質不同, 在遭受瘴氣邪毒侵襲後, 會產生寒熱不同的臨證表現, 或者由於感受的邪毒多少不同, 而產生輕重不同的表現, 因此說“瘴分寒熱”。 正如《諸病源候論》所雲“候今本有冷, 今得瘟瘴, 雖暴壯熱煩滿,

視寒正須溫藥汗之, 汗之不歇, 不妨寒熱下之。 夫下利治病等藥在下品, 藥性凶毒, 專主攻擊, 不可恒服, 疾去即止”。 一般的瘴氣稱之為熱瘴, 但也有冷瘴、啞瘴等。 《瘴症指南辨證冷瘴》雲:“冷瘴, 其症惡寒發顛, 發熱, 頭或痛或不痛, 或嘔吐或不嘔吐, 胸膈痞悶, 身重, 腰痛腳軟, 或先寒後熱, 或先熱後寒, 寒時雖厚衣被不能溫, 熱時裡臥冷地不能涼, 或水渴飲水, 或一日一發, 發時多, 退時少, 或間日三日一發。 所兼之症極多, 不能盡述, 惟以其有寒, 謂之冷瘴。 有陰有陽, 故讀有雲, 冷瘴必不死。 此瘴之輕者也。 ”《瘴瘧指南辨證瘂瘴》雲:“瘂瘴, 瘴病初起, 發熱頭痛, 或呃逆或不呃逆, 兼症雖多, 惟以其神昏不能言, 但噫噫作聲, 或全不作聲, 謂之症瘴。 此熱瘴之甚者。 故讀雲,瘂瘴無不死,為不治之症也。”可以說痛分寒熱,是臨床上治療的需要。

故讀雲,瘂瘴無不死,為不治之症也。”可以說痛分寒熱,是臨床上治療的需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