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壯醫學的小兒疳疾

小兒疳疾是以臉色蠟黃, 身體消瘦, 肚子脹大, 青筋暴露, 或腹凹如舟, 有時發熱, 心煩口渴, 精神萎靡, 頭髮稀疏, 尿如米泔, 食欲減退或嗜異食為主症的一種病程較長的慢性疾病。 中醫診為“疳積”、“疳證”, 西醫的“營養不良”、“缺鈣”、“缺鋅”等疾病屬此範疇。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多見於3歲左右的嬰幼兒。

病因病機:乳食不節, 餵養不當, 營養失調, 肌體失養。

臨床表現:主症:臉色蠟黃或臉白無華, 頭大頸細, 形體枯瘦, 肚子脹大或腹凹如舟, 毛髮稀疏或發結如穗或發黃乾枯, 精神不振甚則萎靡, 困倦喜臥, 目無光彩, 不思飲食,

肚子脹滿, 手足心熱, 唇幹口渴, 煩躁易怒, 睡眼露晴, 夜臥不寧, 大便溏薄或幹結或完穀不化, 小便黃濁或如米泔。

兼症:眼珠發紅, 迎風流淚, 痛澀難睜, 白膜遮睛, 睛生雲翳;或下肢足踝浮腫, 重則延及臉部、眼睛及四肢, 小便不利;或牙齦出血, 時出時止, 口唇色淡, 皮膚出現淤點或紫斑;或牙齦破潰流膿, 口氣腐臭, 齒齦或口舌潰爛, 小便黃少。

治療原則:調理飲食, 補養肌體。

內治法:①蟑螂5個, 油炸或煨熱後服, 每日1劑, 服至愈。

②蟾蜍, 去內臟, 焙乾研末, 每次1.5至3克, 糖水調服, 每日3次。

③龍眼核10粒, 蛇蛻、血餘各3克, 田螺肉5只, 共焙酥研末, 配豬肝煎服, 每曰1劑。

④獨腳金、餓螞蟥、瑪璜七、半截葉、猴舉薑各15克, 配瘦豬肉適量蒸服, 每日1劑。

⑤一包針全草50克, 切碎蒸豬肝或瘦豬肉適量服,

每日1劑。

⑥白花丹、餓瑪璜、田基黃、腎蕨、九龍藤、蜈蚣草、金線風各適量, 水煎服, 每日1劑。

⑦幹猴肉、黑墨草各等分, 研末, 每日取10克蒸服。

⑧山黃皮根、黃皮根、夜明砂各等分, 共研末, 每次取3克, 蒸瘦豬肉適量吃, 每日2次。

⑨小青蛙60只(去內臟, 焙乾), 假花生葉500克, 漆樹葉60克, 共研末, 每次取6克煮粥調油鹽服, 每日2次。

外治法:①龍船花葉、紅薯葉各9克, 臭茉莉12克, 菊花葉90克, 搗爛敷囟門, 4小時換藥1次。

②鮮疳積草15克, 薑、蔥各30克, 搗爛, 加人雞蛋1個攪勾, 外敷腳心, 隔3天換1次, 療程5至7次。

③針刺中脘、氣海、足三裡等穴, 用中等刺激不留針, 每日1次, 5至7次後, 如效果不顯, 再將以上四穴改為艾灸並配脾腧、胃腧、腎腧等穴。

④針刺四縫, 用三棱針刺兩手四縫穴, 進針0.5至1分, 出針後擠出黃色液體,

用消毒棉拭幹, 隔日1次。

預防及護理:①盡可能母乳餵養, 3~4個月可開始逐漸增加輔食, 掌握先稀後幹, 先素後葷, 先少後多的原則。 1歲左右可斷乳, 給予易於消化而有營養的食物為宜, 進食次數應根據年齡及消化強弱程度進行調配。

②經常帶小兒到戶外活動, 呼吸新鮮空氣, 多曬太陽。

③發現小兒體重不增或減輕, 脂肪減少, 肌肉鬆弛, 臉色蒼白, 應引起注意, 分析原因, 及時檢查, 及時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