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泡腳保健 常用中藥泡腳能治關節炎

隨著我們呆在空調房的時間越來越多, 很多人深受關節炎的困擾。 關節炎每當發作的時候, 患者就是苦不堪言, 摸不著抓不著。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關節炎的足療緩解方法。 是不是很有興趣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醫上, 關節炎就是身體受到寒氣侵蝕, 體內陰陽不均, 導致閉阻經絡, 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以肌肉、關節發生酸痛、麻木、筋骨、屈伸不利, 我們通常會把氣候當成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儘管與西醫的觀點不盡相同, 但臨床上的確有8成左右的風濕骨關節病病人自述, 對氣候變化敏感。

而春季風、寒、濕邪較重, 極易成為這類疾病復發的誘因, 或者會在此時出現症狀加重。

今年驚蟄前就春雷陣陣, 按閩南地區民諺的說法, 驚蟄前春雷響、接下來較長時間都會有陰雨天氣。 因此, 患有此類疾病的人, 更應注意避免潮濕、寒冷對病情的刺激。

春季宜先防骨科外傷

關於如何預防春疾病, 專家提到了“五防”, 第一第二點就是骨科疾病。

“近期骨科急診、急救的病人, 不少都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導致受了外傷。 比如說家裡地面濕滑、老人小孩摔傷了, 或者濕氣重、霧大導致交通事故。 ”專家解釋。

所以, 第一點就是做好家居的防潮除濕, 避免打滑摔傷, 尤其是老人, 由於上了年紀、骨質比較脆弱, 摔倒很容易引起股骨頸骨折。 閩南地區有在初春用蒼術、蟬蛻、艾葉熏屋的習俗,

不僅可以除濕、還對保健有一定作用。

司機朋友也要注意, 春季濕氣重、易起霧, 開車得慢點, 注意保持車距、開警示燈, 調養好身體狀態再開車也很重要。 因為近期不少交通事故的骨科急救, 就和天氣有關。

保暖、通血氣是防病關鍵

關節炎的變化非常敏感, 關節組往往隨氣變而收縮弛, 造成舊關節疼痛。 提醒, 預防風濕性濕性的主法是保寒, 是關節和腳保暖。

對於已經患有骨科慢性疾病的人, 就要多做一些鍛煉, 通通血氣, 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但應注意不要從事過於劇烈的運動, 因為劇烈的運動同樣可能造成膝、腰、肩、頸等關節的損傷, 反而不利於疾病的保養和康復了。

免疫性關節炎患者,

除了防潮保暖外, 還應注意堅持服藥, 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就醫。

“一洗”說的是洗腳、重要熏洗

關節炎等疾病的預防和調養, 還可以選擇平常多用熱水泡泡腳, 加強關節血液迴圈, 並且適當按摩患部, 使局部血流暢通, 減輕疼痛。

“不少長壽老人談到自己養生之道時, 都有提到泡腳。 事實的確如此, 常用熱水泡泡腳或者在其中針對性地加入一些中藥材, 可以起到很好的通血活絡作用, 不單單作用於腳部, 對全身都大有裨益, 既可治病又可治未病。 ”王榮茂醫師說道。

膝、腰、肩、頸等關節已經患病的人, 還可以選擇到醫院購買一些洗劑, 在家裡做重要熏洗。 這些洗劑分上肢、下肢、腰背洗劑等, 醫師會針對不同的病情, 針對性地開出處方。

足療能緩解手腳冰涼

足浴與浸浴效果相若, 但就簡單方便得多。 人體共有12條經絡, 手腳各六條, 分別是足三陰、足三陽、手三陰及手三陽, 並互相連接;而中醫認為火熱會向上升, 透過溫暖腳部, 便能帶動氣血運行, 經過連接的經絡, 從而溫暖全身。 而腳上的足三陰分別與肝、脾和腎有關, 而足三陽則與膽、膀胱和胃有關, 故加強腳部氣血循環, 對各臟腑有保健功效, 同時還能減少沉澱於腳底的毒素。

還有就是用熱水來燙腳底的湧泉穴, 它能改善很多種疾病。 同中藥配合製成足浴藥幫助藥力滲透, 氣活血和消腫散瘀, 收強身防病之效。

當歸乾薑浴

暖身袪寒

受到寒氣影響, 寒底人士或氣血循環較差的人士怕冷的情況更為嚴重。

除了進食溫熱補品如羊肉、鹿茸等補身外, 不妨以一些溫熱活血的中藥來浸足浴, 例如乾薑、附子和吳茱萸均是溫藥, 具有散寒止痛和溫經通脈的功效, 有助打通經脈, 並幫助袪散寒氣, 令身體溫熱。 若能加強氣血循環, 效果就相得益彰, 可加入行氣活血的中藥如當歸和黨參等, 令氣血暢順運行全身。

材料

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1兩 、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 並隔渣取液, 待暖, 浸足20~30分鐘。

功效

行氣活血, 暖身袪寒。

荊芥防風浴

預防外感

天氣轉冷, 稍一不慎, 身體便容易受病邪, 特別是風寒感冒更為普遍。 想預防應不時用一些袪散風寒的中藥作食療, 又或製成藥液浸浴或足浴, 有助預防風寒感冒, 在初發期間更能減低惡化機會。中藥如荊芥、防風、羌活和紫蘇葉等均是發汗解表的中藥,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過發汗而袪除表邪,治療惡寒、發熱、頭痛等外感症狀。

材料

羌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

辛溫解表,袪風防感

川芎白芷浴

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餘,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藥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槁本等。

白芷和槁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舒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

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槁本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丁香胡椒浴

利水消腫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會受水腫困擾,特別是腳部浮腫。其實水腫的問題與肺、脾和腎都有關係,全身的水腫多與腎功能轉差有關,而脾虛與肺虛則會令水氣和濕氣容易積於腳部。胡椒具有行氣的作用,而澤蘭、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溫腎助陽的丁香,以之浸腳,能增強整體機能,對去除水濕亦甚有幫助。

材料

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

溫腎袪寒,利水消腫。

足浴3大注意事項

1.水的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特別是老人家,應先以手試試水溫。

2.飯前飯後或過饑過飽均不宜。

3.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適合足浴,應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

總結:看完上面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對於治療關節炎更加有信心了呢?關節炎患者經常泡腳不僅能治療關節炎,還能有效緩解手腳冰涼的問題。是不是一舉兩得呢?趕快來試試吧。

在初發期間更能減低惡化機會。中藥如荊芥、防風、羌活和紫蘇葉等均是發汗解表的中藥,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過發汗而袪除表邪,治療惡寒、發熱、頭痛等外感症狀。

材料

羌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

辛溫解表,袪風防感

川芎白芷浴

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餘,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藥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槁本等。

白芷和槁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舒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

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槁本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丁香胡椒浴

利水消腫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會受水腫困擾,特別是腳部浮腫。其實水腫的問題與肺、脾和腎都有關係,全身的水腫多與腎功能轉差有關,而脾虛與肺虛則會令水氣和濕氣容易積於腳部。胡椒具有行氣的作用,而澤蘭、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溫腎助陽的丁香,以之浸腳,能增強整體機能,對去除水濕亦甚有幫助。

材料

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

溫腎袪寒,利水消腫。

足浴3大注意事項

1.水的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特別是老人家,應先以手試試水溫。

2.飯前飯後或過饑過飽均不宜。

3.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適合足浴,應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

總結:看完上面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對於治療關節炎更加有信心了呢?關節炎患者經常泡腳不僅能治療關節炎,還能有效緩解手腳冰涼的問題。是不是一舉兩得呢?趕快來試試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