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夏日冷飲 夏季多吃這個傷脾又傷胃

炎炎夏日來臨了, 氣溫也隨之上升了, 這個時候, 夏日冷飲也在大街小巷排起了長隊。 在這炎熱的天氣裡, 冷飲絕對是你降溫解暑的最佳選擇, 但是在你享受這些冷飲的時候, 你是否知道它會影響脾臟的功能呢?吃多了, 更是會引起脾胃虛寒, 使你很不舒服。

中醫認為, 脾胃是“後天之本”, 夏季養脾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 而冷飲是寒涼之物的代表, 多吃之後, 雖然起到降暑的作用了, 卻使脾胃受到了損傷。

對於很多人來說, 夏天是暢快享受冰涼食品的季節, 如果連這個都要剝奪, 那這個夏天還有何樂趣可談?其實,

冷飲也不是不可以吃, 那麼, 如果喝冷飲不傷身?

1、食用冷飲時間有講究

夏季吃冷飲不是想吃就可以吃, 像飯前空腹、剛吃完飯後是不適宜喝冷飲的, 否則很容易傷胃。 一般可選在飯後30分鐘或午睡後喝為宜, 帶冰塊冷飲宜下午3點左右喝為好, 此時人體陽氣最旺, 不易傷害人體。

2、每次吃冷飲要掌握量

當在外面想要吃根雪糕, 正常時可以的, 但是不要連續吃上2根, 甚至3根, 飲料也不要喝多, 不要超過150毫升, 瓶裝的最好不要超過半瓶, 超過了就有可能損傷到脾胃哦!

3、喝冷慢速度要“慢”

出門一身汗, 此時喝口冰鎮飲料是多麼的爽品。 但要注意, 冷飲對胃腸的刺激是很大的, 為了避免傷身, 喝冷飲時最好細細品味, 慢慢飲下,

這樣對胃腸刺激較小。 吃固態冰塊, 入口後可先含在嘴巴前端, 等冰溶化、接近體溫再慢慢吞下, 這樣才不會過猛刺激大腦血管、咽喉、呼吸道。

4、出汗後不要立馬喝冷飲

夏天氣溫高, 走路都會出大量的汗, 尤其是在活動之後汗液只多不少。 此時不要立刻喝冷飲, 否則很容易“汗閉”, 導致汗毛孔宣洩不暢, 機體散熱困難, 餘熱蓄積, 極易引發中暑。

5、冰箱貯過久的冷飲不要喝

一到夏天, 很多人就會在家裡的冰箱裡放很多的冷飲, 等以後慢慢喝, 慢慢吃, 其實這是不對的, 冰箱不是殺毒櫃, 無法起到滅菌的效果。 所以, 冷飲應該儘快食用, 在冰箱放久了, 品質會降低, 不會像剛開始那樣新鮮了。

一、濕熱困脾型+拔罐、刮痧

濕熱困脾型的人常伴有腹部脹滿,

肢體困倦, 尿少色黃, 大便粘膩不爽, 納少厭食, 噁心嘔吐, 或皮膚發黃、皮膚發癢;或身熱起伏, 汗出熱不解;舌紅苔黃膩, 脈濡數等症狀。 在治療上, 這類人群適宜以清熱祛濕為原則, 拔罐和刮痧為治療首選。

背部中下段拔罐、刮痧 足太陽膀胱經在人體背部的循行路線, 中下段有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以及小腸俞穴等, 在此部位進行拔罐或刮痧, 皆能有效去除胃腸之中的濕氣。

按摩小腿內側, 小腿脛骨內側為足太陰脾經的循行部位, 從陰陵泉穴的位置開始, 沿脛骨內側緣向下推揉至內踝上方, 尋找痛點。 找到痛點後, 重點按摩該位置3~5分鐘, 可有效去除脾經的濕熱之邪。

摩腹, 腹部是氣血生化之所,

摩腹既可健脾助運而直接防治脾胃諸疾, 又可培植元氣, 使氣血生化機能旺盛, 而起到防治全身疾患的作用。 按順時針方向摩腹有助排泄, 按逆時針摩腹有助止瀉。

按揉天樞穴,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 是大腸募穴, 位於腹部, 平臍中, 在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 主治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等胃腸病。 用拇指按揉此穴2~3分鐘, 可有效健脾止瀉。

按揉陰陵泉, 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 為脾經合穴, 位於小腿內側, 在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常用於治療腸炎。 同樣以拇指按揉該穴2~3分鐘, 以不感到刺痛為原則, 有酸麻脹感為佳。

二、脾陽虛弱型+艾灸

脾陽虛弱的人常伴有食欲減退、腹脹、胃痛而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

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 舌淡胖嫩, 舌苔白潤, 脈沉遲等症狀。 在治療上, 這類人群適宜以溫陽健脾為原則, 艾灸為治療首選, 但平時易上火的人在艾灸前應該先諮詢醫生。 同時, 如糖尿病人等溫度感覺欠佳的人群也需謹慎操作。

嘔吐為主選中脘

中脘穴屬奇經八脈之任脈, 又為胃之募穴, 主治消化系統疾病, 如腹脹、腹瀉、腹痛、吞酸、嘔吐、便秘等, 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等也很有效。 取穴時, 可採用仰臥的姿勢, 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 即為中脘穴。

操作方法:找准中脘穴, 將點燃的艾條放在艾灸盒中, 將艾灸盒放在該穴位上, 每次灸15~20分鐘, 艾灸時可感到有一種滲透的溫熱感覺。

腹瀉為主選神闕

神闕穴位於在肚臍中央,主治胃炎、腸炎、痢疾、繞臍腹痛、脫肛等,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整腸的功效。

操作方法:(隔姜灸是用艾柱隔物灸,不是艾條懸灸)患者仰臥,把點燃的艾條放在艾盒之中灸神闕穴,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艾灸15~20分鐘,每日1次,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有良好的療效。

上吐下瀉選足三裡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坐在椅子上屈膝,腳掌放平,取穴時從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然後從脛骨前緣旁開1橫指的地方即為足三裡穴。此穴主治胃痛、嘔吐、腹痛、腸鳴以及消化不良。

操作方法: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足三裡穴,約距1寸左右進行熏灸,使局部皮膚有溫熱舒適感即可。每側穴位灸15~20分鐘,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每日施灸一次。老年人可於每日睡前30分鐘左右施灸。

結語:夏天即使再熱,也要好好管住自己的嘴,脾胃是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好好保護,也許我們以後就不會受到疾病的困擾,當然,如果已經患有脾胃病的人,可以根據中醫的推薦,進行治療,相信一定會有所好轉的。

艾灸時可感到有一種滲透的溫熱感覺。

腹瀉為主選神闕

神闕穴位於在肚臍中央,主治胃炎、腸炎、痢疾、繞臍腹痛、脫肛等,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整腸的功效。

操作方法:(隔姜灸是用艾柱隔物灸,不是艾條懸灸)患者仰臥,把點燃的艾條放在艾盒之中灸神闕穴,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艾灸15~20分鐘,每日1次,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有良好的療效。

上吐下瀉選足三裡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坐在椅子上屈膝,腳掌放平,取穴時從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然後從脛骨前緣旁開1橫指的地方即為足三裡穴。此穴主治胃痛、嘔吐、腹痛、腸鳴以及消化不良。

操作方法: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足三裡穴,約距1寸左右進行熏灸,使局部皮膚有溫熱舒適感即可。每側穴位灸15~20分鐘,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每日施灸一次。老年人可於每日睡前30分鐘左右施灸。

結語:夏天即使再熱,也要好好管住自己的嘴,脾胃是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好好保護,也許我們以後就不會受到疾病的困擾,當然,如果已經患有脾胃病的人,可以根據中醫的推薦,進行治療,相信一定會有所好轉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