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起居養生,守常為佳

中醫養生之道, 在生活起居方面, 特別強調要“有常”。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有:“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勞作, 故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 以酒為漿, 以妄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滿, 不時禦神, 務快其心, 逆于生樂, 起居無節, 故半百而衰也。 ”

睡好子午覺

起居有常, 是指日常作息時間的規律化, 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及人體的生理常規, 其中最重要的是晝夜節律, 否則, 會引起早衰與損壽。 起居有常其實就是現在很多人主張的“習慣決定健康”。

不良習慣是百病之源, 而良好習慣則是健康人生的基礎, 是長壽的“銀行”。 比如《紅樓夢》中賈府裡“睡子午覺”就是一種良好習慣。 從《內經》中我們知道, 人體的生髮之機從子時開始。 子時(23時~1時)“一陽生”, 是陽氣發動、萬物滋生的關鍵時刻;而午時(11時~13時)則是“一陰生”的陰陽相交時刻。 子時是腎所主時, 腎水上升, 可交於心火, 則心火不至於過旺, 午時是心所主時, 心火下降, 則腎水不至於過寒。 此二時辰, 能充足睡眠, 入睡靜養, 則心腎相交, 水火相濟, 陰陽協調, 人自精力充沛。 所以, 人除了晚上睡覺以外, 還應順天道自然的規律, 於午間小睡, 不僅可以儲存精力, 而且不干擾陰陽相交, 自可使人健康長壽。

心通、胃通、便通

《易經》曰:“一闔一辟謂之變, 往來不窮謂之通。 ”通者, 暢通也。 從人體而言, 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夠健康長壽, 就是因為身體不“通”的地方太多了。

中醫認為, 人體五臟六腑、經絡、官竅, 乃至於肌腠玄府, 處處都要保持通暢, 不僅人體內每一處都要彼此暢通, 就是與外界環境、宇宙自然也要保持溝通。 可以說,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通透的世界, 與萬事萬物的聯繫也應該是“往來不窮”, 協調和諧, 相互交通。

人體內最重要的是十二經絡、奇經八脈, 首尾相連, 如環無端, 內聯五臟六腑, 外通四肢百骸、五官九竅。 不可一處不通, 特別是六腑以通為順, 以降為和。 六腑直接關乎到人體的氣道、血道、穀道、精道、水道等。 如果這些地方有哪一處堵住了,

哪怕是瘀阻了一點點, 疾病都會乘虛而入。 如臨床常見的膽道不通、女子的輸卵管不通、老年人的心血管不通, 還有平常的二便不通等。 歸根結底都是氣血瘀滯, 經絡不通。 “不通則痛”, 如膽絞痛、心絞痛、關節和腰腿痛, 不通則百病叢生, 所以, 只有周身“通調”才是人體健康長壽的必要保證。

關於“通調”之法, 方法很多, 導引按摩、拍打經絡、藥療、食療、刮痧、拔罐等, 都可以隨證選用。 如三一二經絡鍛煉法、八段錦、九轉延年法等。 方法雖多, 但心通、胃通、便通最為關鍵, 有此三通, 可得一平。

總之, 中醫養生強調:上配天以養頭(可用頭部按摩、鳴天鼓、幹浴面、赤龍攪海等方法), 下配地以養足(可用搓足心、泡雙足、足部按摩等方法), 中通人事以養五臟(飲食養脾、靜坐養心、節欲養腎、舒情養肝、調息養肺)。

而前面講到的:平和的心態、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 則是養生保健的四大支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