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好的重要因素 個性合理發展

心理健康問題, 是困擾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衛生因素。 關於心理健康與學習成績的關係, 國內外已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致認為心理健康是影響學習成績重要的綜合性因素。 但是具體到心理健康的某個層面, 尚無法取得一致的結論。 筆者採用了一些新的統計學法進行研究, 以期獲得更為深入的資訊。

研究表明: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平時努力程度、內外傾向性和性別。 此外, 自我概念、歸因方式和神經質等對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

學習勤奮程度與學習成績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不言而喻的,

但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的影響卻值得探討, 國內外學者對此也存在比較大的分歧。 有國外學者指出, 使用一、兩個個性特質來預測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和學習能力是不現實的, 但是將個性作為一個整體用以分析其對學習的影響也不切合實際。 不過, 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卻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問題。 因此, 在個性的內外傾向性背後似乎還有更深層次的資訊需要挖掘, 也就是說, 內外傾向性是一個多維的概念。 在探討它與學習成績的關係時, 我們還不能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變數。 傳統的統計學方法, 往往忽視了這一點。 新的統計學方法結果表明, 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成績影響有多方面和雙向效應。
一方面, 外向性對學習過程有負面影響。 因為, 外向學生不喜歡安靜地學習, 卻對社交方面有著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 社會交往往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這可能是造成外向學生學習欠佳的直接原因;而內向學生則反之, 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 而且內向學生的思維比較縝密, 考前準備比較充分, 因而學習成績比較好、考試分數比較高。 另一方面, 外向性對學習也存在正面效應。 外向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 善於尋求幫助, 一旦投入到學習中, 更能夠發揮本身的潛能, 從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因此, 簡單地認為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有著正面影響或負面效應是不科學的。 筆者認為, 個性沒有好壞之分,
它對學習有著雙向的影響, 最終決定作用方向的關鍵在於個性的合理發展。

性別是一個綜合的變數, 許多心理行為狀態都具有性別差異, 因此, 性別是研究心理衛生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 男生成績低於女生在醫學院校中是個普遍現象。 在統計學研究中, 筆者發現女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明顯多於男生。 但是, 女生並不是天生的學習能手, 在醫學課程的學習中也具有不利於學習的一面。 與男生比較, 女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評價不高, 具有多愁善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信、遇到問題不願意尋求幫助等心理特點。 這種心理行為狀態不利於學習的進步。 因此, 對於性別來說, 單方面地認為性別與學習具有某種確定的關聯也是不妥當的。

實際上, 男女生在學習上各具優勢。

此外, 自我概念、心理控制源和神經質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也是多途徑。 而且, 學習成績的優劣也會影響到個體歸因方式的變化。 當學習不利於其個體的意志而無法回避時, 使得個體產生不愉快的體驗, 進一步增強了失敗的情緒, 對學習的興趣降低, 使學習成績進一步惡化, 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統計學研究已證實了該效應的存在。 但值得慶倖的是, 個體的歸因方式和自我認知一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 而是以一定的經歷或資訊為依據。 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機會, 讓學生盡可能地感受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優勢, 使之樹立強烈的學習自信心和能力感,

促進學習的進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