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就要高考, 考生和家長的心情愈來愈緊張, 有些考生也出現了失眠、焦慮、煩躁等問題。 高考學生和家長到心理門診諮詢和就診的人數明顯增多。 心理醫師鐘慧介紹, 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是:考生壓力過大, 精神負擔過重, 期望值過高, 缺乏自信, 家長教育方式不當等。 那麼如何讓考生放下心理包袱, 輕裝上陣, 在考場上發揮最好的水準呢?
“有資料顯示, 90%以上的高考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其中失眠問題尤為突出。 ”鐘慧主任介紹, 考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包括:失眠, 他們往往表現為無論多麼疲倦都難以入睡;個性的改變,
據介紹, 考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主要由考生個人的綜合素質所決定, 包括考生的人生觀、應急能力以及性格。 缺乏自信;缺乏主見, 容易被暗示;個性孤僻, 缺乏興趣, 太過專注於學習的個性往往更容易產生考前的心理問題。 “高考是考生所面臨的重大關口, 隨著考試時間的日益臨近, 考生感覺競爭激烈,
對失眠採取“不作為”方式
鐘慧主任建議, 考生首先要學會自我暗示, 告訴自己“我行”“我完全有能力應對考試”“我已經準備好了”等, 通過積極暗示調節自己的心態、情緒、意志及能力, 通過這種自我調整能夠很好地消除心理壓力, 從而消除焦慮, 放鬆心情。 其次, 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 適當降低期望值, 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 “要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成績, 制定的目標要符合自身的能力。 ”鐘慧說, 考生要經常勸慰自己:只要努力了, 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 都無愧於心,
另外, 在考試之前要堅持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不要打“疲勞戰”, 讓大腦得到應有的休息, 從而保證大腦的反應能力和記憶力。 “最好要制訂科學的作息時間表, 努力做到早睡早起, 不開夜車, 不打疲勞戰。 這樣才能保證考試時具有充沛的精力, 清醒的頭腦。 ”鐘慧主任說, 考生考前要注意勞逸結合, 考前應該進行有益而適宜的體育運動, 以此減輕緊張度。 科學研究證明, 一些呼吸性的鍛煉, 例如長跑、打羽毛球、籃球、游泳等, 都能通過運動釋放出一身汗, 從而會精神倍增, 它可以使人增強信心, 使之精力充沛, 因為這些活動讓人機體徹底放鬆, 從而消除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就會保持樂觀的心態。
最後, 如果考生出現失眠症狀,
家長對考生關注要適度
每到高考時, 很多家長總是如臨大敵, 有時甚至比考生還要緊張。 “殊不知, 這樣焦慮的情緒很容易傳達給孩子, 並且影響了孩子的情緒, 產生消極的結果。 ”鐘慧主任建議, 高考前, 不僅考生要保持平常心態, 家長也要以平常心對待, 否則巨大的反差反而讓考生難以適從。
另外, 家長還要注重加強和孩子的溝通。 “這種溝通要注意技巧, 不要太關注孩子的心理症狀, 例如總是詢問孩子的睡眠, 學習狀態等, 而是應該多問問孩子‘我能幫你做什麼’、‘你現在有什麼想法’等,
在學校方面, 鐘慧主任建議, 學校最好將教室裡的“高考倒計時”“高考衝刺”等標語去掉, 因為在這些標語的刺激下, 學生總是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教室需要營造一種溫馨的環境, 讓考生以平常的心態去面對高考。 ”鐘慧說, 教室中可以採用一些人性化的語言來鼓勵學生, 例如“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在過程中享受收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