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生輕鬆上陣 對失眠採取“不作為”方式

再過就要高考, 考生和家長的心情愈來愈緊張, 有些考生也出現了失眠、焦慮、煩躁等問題。 高考學生和家長到心理門診諮詢和就診的人數明顯增多。 心理醫師鐘慧介紹, 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是:考生壓力過大, 精神負擔過重, 期望值過高, 缺乏自信, 家長教育方式不當等。 那麼如何讓考生放下心理包袱, 輕裝上陣, 在考場上發揮最好的水準呢?

90%高考生存在心理問題

“有資料顯示, 90%以上的高考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其中失眠問題尤為突出。 ”鐘慧主任介紹, 考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包括:失眠, 他們往往表現為無論多麼疲倦都難以入睡;個性的改變,

原先活躍的個性變得孤僻, 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不愛說話, 不喜歡和別人接觸與交流;注意力不集中, 大腦一片空白, 學習效率低下;感覺精力下降;出現煩躁情緒, 因為這時考生急切地想要提高學習效率, 卻總感覺力不從心, 學習效果極差, 所以很容易出現這種情緒。

據介紹, 考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主要由考生個人的綜合素質所決定, 包括考生的人生觀、應急能力以及性格。 缺乏自信;缺乏主見, 容易被暗示;個性孤僻, 缺乏興趣, 太過專注於學習的個性往往更容易產生考前的心理問題。 “高考是考生所面臨的重大關口, 隨著考試時間的日益臨近, 考生感覺競爭激烈,

心情緊張, 這是正常的反應。 適度的緊張和壓力能夠激發人的潛能和前進的動力。 ”鐘慧主任說, 但如果緊張情緒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就需要進行心理調適。

對失眠採取“不作為”方式

鐘慧主任建議, 考生首先要學會自我暗示, 告訴自己“我行”“我完全有能力應對考試”“我已經準備好了”等, 通過積極暗示調節自己的心態、情緒、意志及能力, 通過這種自我調整能夠很好地消除心理壓力, 從而消除焦慮, 放鬆心情。 其次, 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 適當降低期望值, 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 “要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成績, 制定的目標要符合自身的能力。 ”鐘慧說, 考生要經常勸慰自己:只要努力了, 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 都無愧於心,

也無愧於父母。

另外, 在考試之前要堅持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不要打“疲勞戰”, 讓大腦得到應有的休息, 從而保證大腦的反應能力和記憶力。 “最好要制訂科學的作息時間表, 努力做到早睡早起, 不開夜車, 不打疲勞戰。 這樣才能保證考試時具有充沛的精力, 清醒的頭腦。 ”鐘慧主任說, 考生考前要注意勞逸結合, 考前應該進行有益而適宜的體育運動, 以此減輕緊張度。 科學研究證明, 一些呼吸性的鍛煉, 例如長跑、打羽毛球、籃球、游泳等, 都能通過運動釋放出一身汗, 從而會精神倍增, 它可以使人增強信心, 使之精力充沛, 因為這些活動讓人機體徹底放鬆, 從而消除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就會保持樂觀的心態。

最後, 如果考生出現失眠症狀,

不要害怕和擔心, 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 採取“不作為”的方式, 即不要把失眠當作一回事, 輕鬆對待。 睡不著時可以靜靜躺著閉目養神, 這其實也是一個休息的過程。

家長對考生關注要適度

每到高考時, 很多家長總是如臨大敵, 有時甚至比考生還要緊張。 “殊不知, 這樣焦慮的情緒很容易傳達給孩子, 並且影響了孩子的情緒, 產生消極的結果。 ”鐘慧主任建議, 高考前, 不僅考生要保持平常心態, 家長也要以平常心對待, 否則巨大的反差反而讓考生難以適從。

另外, 家長還要注重加強和孩子的溝通。 “這種溝通要注意技巧, 不要太關注孩子的心理症狀, 例如總是詢問孩子的睡眠, 學習狀態等, 而是應該多問問孩子‘我能幫你做什麼’、‘你現在有什麼想法’等,

幫助孩子轉移焦慮的情緒, 還能給孩子提供傾訴的機會。 ”不僅如此, 家長要降低對子女的期望值, 因為過高的期望, 對考生將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針對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的狀況, 家長應幫助考生學會自我調適, 及時放鬆自己, 勞逸結合。

在學校方面, 鐘慧主任建議, 學校最好將教室裡的“高考倒計時”“高考衝刺”等標語去掉, 因為在這些標語的刺激下, 學生總是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教室需要營造一種溫馨的環境, 讓考生以平常的心態去面對高考。 ”鐘慧說, 教室中可以採用一些人性化的語言來鼓勵學生, 例如“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在過程中享受收穫”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