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秋過後別急著貼秋膘 立秋養生注重四方面調養

8月7日是“立秋”。 中醫專家提醒, 雖然時至立秋, 但天氣仍處於二伏之中, 而且要到8月13日才進入最熱的三伏。 因此立秋過後, 防暑和除濕仍是養生保健的主題, 同時要注意養護脾胃, 別急著貼秋膘。 >>>>>>【秋季養生特別策劃—養陰防燥潤肺是根本】

立秋養護脾胃是關鍵

雖然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但天氣剛過小暑、大暑, 氣溫上還沒進入秋天, 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 天氣悶熱, 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除濕, 養護脾胃、預防胃腸疾病。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 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 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

也不要暴飲暴食, 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 比較適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

涼席預備“下崗”

專家指出,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 秋乏主要是夏天的困乏延續到秋天而導致的。 要消除秋乏, 最好的方法是適當運動 。 立秋後雖然三伏天在即, 悶熱的天氣依然比較多, 但熱浪有所消退, 早晚氣溫相對低, 因此可以在早晚適當運動, 如散步、打太極拳、游泳等, 注意不要過度運動, 否則更容易感到困乏。

立秋後不要貪涼, 長時間吹空調、風扇, 或是在比較涼的夜間睡涼席, 都可能導致局部酸疼、腹瀉等問題。 而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很容易因受涼而復發。

注意做好四方面調養

精神調養:宜安養神氣, 寧神定志, 忌抑鬱惱怒, 保持愉快的心情, 以使肺氣清肅, 順應秋季容平的氣候特徵。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 早臥以順應陽氣的收斂, 早起以使肺氣得以舒展, 防止收斂太過。 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 降水較多, 天氣也會轉涼, 此時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適當添加衣服, 以防感冒。

運動調養: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 可選擇慢跑、散步、球類運動等, 但仍應避免過度出汗, 同時還可多做“鳴天鼓”等保健運動。

飲食調養:立秋節氣因降水較多, 濕氣較重, 飲食宜增咸減辛, 助氣補筋, 以養脾胃。 可適當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吃酸、鹹味食物, 如大麥、黑豆、豇豆等, 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 如小米、苡米、扁豆、砂仁等。

以下推薦幾道養生藥膳:

大麥芽湯:大麥芽50克, 冬瓜300克, 陳皮25克, 生薑5片, 豬瘦肉200克。 大麥芽、陳皮洗淨, 冬瓜去皮洗淨, 切塊;豬瘦肉洗淨, 切小塊, 生薑5片, 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 加適量清水, 先用武火煮沸, 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 有清熱消暑、理氣健脾的功效。

玉米須豬苓牛肉湯:玉米須30克, 豬苓10克, 生薏苡仁30克, 陳皮5克, 黑豆50克, 牛肉100克, 生薑10克, 大棗10枚, 精鹽適量。 將牛肉洗淨, 切成小塊。 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 加適量水, 小火煮2小時, 加精鹽調味即成。 有清暑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苓術荷葉粥:茯苓15克, 淮山30克, 白術15克, 砂仁5克, 荷葉1張(或幹品30克)剪碎, 粳米200克。 將茯苓、淮山、白術、砂仁、荷葉洗淨, 加適量水, 先浸泡30分鐘, 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30分鐘, 去渣留汁, 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

加適量清水, 小火熬煮成粥, 有健脾和胃、祛濕解暑的功效。

陳皮冬瓜二豆粥:冬瓜250克, 陳皮5克, 扁豆30克, 黑豆30克。 將冬瓜洗淨去皮切片, 與洗淨的陳皮、扁豆、黑豆同入鍋中, 加適量清水, 用小火煮至二豆熟爛, 調入精鹽即成, 有健脾祛濕消暑的功效。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立秋養生

    立秋後天氣仍然酷暑難耐,故有“秋老虎”一說,所以養生既要防暑降溫還要防秋燥。那麼呢? 飲食篇:“少辛多酸”慎進補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