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樂觀者更長壽 齊做測試知己知彼

對生活保持樂觀者要更為長壽

美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 對生活保持樂觀者要比悲觀者長壽, 身體也更健康。

在美國心身醫學協會正在芝加哥舉行的年會上,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宣讀了這項研究報告。 報告說, 這項研究從1994年開始, 跟蹤調查了10萬名50歲以上的婦女, 瞭解她們的生活態度, 對其死亡率和身體狀況進行分析對比。

跟蹤調查8年後的資料顯示, 與悲觀者相比, 樂觀者因各種原因死亡的概率要低14%。 此外, 樂觀者患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染上煙癮的概率也比悲觀者低。

研究還發現, 不信任他人者與誠懇待人者相比壽命短,

前者比後者早死的概率高16%。

研究人員廷德爾說, 研究沒有得出悲觀態度直接損害身體的結論, 但可以證明兩者間有一定關係。

心理健康自測

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 專家們所依據的標準可以歸納為兩類:一是社會適應標準, 一是醫學標準。 大多數專家傾向于用社會適應標準衡量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瞭解自我, 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瞭解, 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

信任自我, 對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 能克服困難, 面對挫折能坦然處之, 並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失敗;

悅納自我, 對自己的外形特徵、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納認同;

發展自我, 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充分發展自己的智力, 能根據自己的特點, 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 發展自己的人格;

調適自我, 對環境有充分的安全感, 能與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理解他人, 悅納他人,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控制自我, 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調節自我, 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行為目標、心理不平衡狀態、與環境的不適應性, 能作出及時的回饋、修正、選擇、變革和調整;

完善自我, 能不斷地完善自己, 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設計自我, 有自己的生活理想, 但理想與目標能切合實際;

滿足自我, 在社會規範的範圍內, 適度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