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採用多靶點抗瘤免疫組方技術, 從整體上著眼于調節腫瘤患者的五臟系統及氣血系統的功能紊亂(即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紊亂), 通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3個環節充分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狀態, 調動患者內在的抗腫瘤的能力, 避免單一調節機體免疫易受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負面干擾而療效不佳,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從整體上恢復機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清除腫瘤細胞的機制, 起到綜合治療腫瘤的目的。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的中醫機制

研發出中醫系統免疫療法,

該療法根據五臟系統及其相關的物質基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與免疫的密切關係入手, 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收集腫瘤患者的症狀、體征資訊結合其CT、MRI等影像學以及臨床生化指標等, 進行系統的八綱、臟腑、衛氣營血、三焦等宏觀辨症及規範化的微觀辨證分析, 得出其具體的臟腑虛損及氣血運行紊亂的證候群, 並以此為依據確立不同的治則治法, 利用相應的治則, 重塑腫瘤患者的免疫系統, 恢復其免疫防禦、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功能, 啟動清除或裂解腫瘤細胞, 最終促使瘤體萎縮的目的。

具體治則表現為扶正, 包括益肺、補氣養血、健脾補腎、疏肝理氣等, 調動臟腑功能及氣血運行, 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祛邪,

包括祛散風邪、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滌痰化濁、軟堅散結等, 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作用, 恢復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的免疫自穩態, 提高患者抗腫瘤能力。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免疫抗腫瘤機理

1、打破腫瘤免疫耐受、高效提呈腫瘤抗原

B淋巴細胞(APC)的抗原提呈功能是抗腫瘤免疫的重要的環節。

近年來的中醫抗腫瘤基礎研究表明, 少部分理氣藥與清熱解毒藥具有調整機體免疫狀態、發揮抗腫瘤的作用, 能促使抗原提呈細胞大量表達抗原受體(BCR), 並以高親和力濃集腫瘤抗原, 在腫瘤抗原濃度非常低的情況下也能以抗原肽-MHCⅡ類分子複合物方式將腫瘤抗原高效提呈給CD4+T細胞, 從而打破了腫瘤患者的免疫耐受, 啟動機體自然抗腫瘤的免疫應答,

即機體出現清除腫瘤細胞的第一信號, 促進了CD8+細胞毒性T細胞(CD8+CTL)的大量增殖並向瘤體區域聚集, 且其活性受激發而增強, 實現其識別並促進腫瘤細胞的裂解。

2、誘導B淋巴細胞增殖並分泌抗腫瘤抗體

通過補腎健脾益氣等促進B淋巴細胞有絲分裂, 增加B淋巴細胞數量, 從而調整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並恢復到正常水準, 啟動B淋巴細胞, 促進其產生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補體C3、C4以及特異性抗腫瘤抗體。

通過抗腫瘤抗體與腫瘤細胞上的抗原結合, 啟動補體並通過補體依賴性細胞毒(CDC)作用殺傷腫瘤細胞, 防止腫瘤生長或轉移.

啟動特異性抗腫瘤IgG抗體的Fab段特異性與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結合, IgG抗體的Fc段與自然殺傷細胞(NK)、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效應細胞結合,

從而實現吞噬或殺傷溶解這類已與腫瘤抗體結合的腫瘤靶細胞, 腫瘤的生長得到遏制, 瘤體逐漸萎縮。

3、細胞因數啟動抗腫瘤的效應細胞活性

通過補氣健脾等活化B淋巴細胞分泌細胞因數, 如:IL-2、IL-6、IL-12、CSF、GM-CSF、TNF-α等。

TNF-α可使腫瘤細胞直接溶解或引起腫瘤壞死, 使腫瘤體積縮小甚至消失;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數(GM-CSF)可促進抗原提呈細胞(APC)分化、成熟和活化以激發對腫瘤的免疫應答;白介素-2(IL-2)增強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性, 促進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增殖及分化, 誘導其生成淋巴因數啟動殺傷細胞(LAK), 促進自然殺傷細胞(NK)增殖, 促進細胞毒活性、分泌細胞因數功能和增殖;白介素12(IL-12)能夠通過增強NK和LAK細胞的細胞毒活性、促進特異性細胞毒淋巴細胞反應、誘導NK和T淋巴細胞分泌IFN-γ發揮抗腫瘤作用。

通過啟動內分泌系統環節啟動免疫系統

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與腫瘤的快速生長密切相關, 通過改善機體的內分泌系統而啟動受抑制的免疫系統, 恢復機體免疫監視和免疫清除腫瘤的功能。

1、下調ACTH濃度, 回饋性啟動免疫系統

通過健脾燥濕或補腎滋陰等抑制亢進的腎上腺皮質功能, 減少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的分泌, 繼而減少皮質醇分泌, 終止持續應激條件下的免疫抑制的惡性循環。 從而解除高濃度的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對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和肥大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抑制作用, 恢復各種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

同時血中低濃度的ACTH,可回饋性刺激免疫系統,促進免疫細胞產生干擾素;促進抗腫瘤抗體與T淋巴細胞依賴或非依賴抗原的反應;促進B淋巴細胞的生長和分泌以及產生免疫球蛋白。

2、下調性激素和其受體的表達,降低瘤體生長能力

研究表明,通過清熱瀉火,減少了性腺生成的激素,且同時下調胸腺的網狀內皮細胞表達糖皮質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的相應受體,避免性激素與胸腺受體結合後抑制胸腺來源的免疫細胞吞噬腫瘤細胞的能力。當體內的部分性激素濃度下調,可降低瘤體的生長能力,如:乳癌、食管癌、前列腺腫瘤等。

通過啟動神經系統環節啟動免疫系統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是中樞神經系統調控免疫應答的主要途徑之一。情緒(心理)應激啟動交感神經系統後,從交感神經末梢和腎上腺髓質釋放的兒茶酚胺影響免疫功能,在腫瘤患者身上可表現出瘤體的迅速生長……

研究表明,神經肽及神經遞質通過與腫瘤細胞表面的神經肽受體結合而影響腫瘤增殖和分化。在這些神經肽及神經遞質中,按對腫瘤的增殖和分化的調控作用分類,可以分為促進和抑制兩類。

促進腫瘤的增殖和分化類:去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抑制腫瘤的增殖和分化類:γ一氨基丁酸、血管活性腸肽、生長抑素……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採用中醫本草部位群效用篩選技術,組成含β2受體阻斷劑、γ-氨基丁酸類似物以及提高血管活性腸肽(VIP)、生長抑素(SST)的水準的特效成分專方,已被證實可抑制乳腺癌、胃癌、肝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等的增殖、遷移、侵襲和轉移,從而扭轉去甲腎上腺素等促進腫瘤生長的作用,從而促進瘤體的萎縮。

另外還可通過抑制HPA軸中腎上腺素增加,阻斷免疫細胞上腎上腺素能受體表達的數目,恢復自然殺傷(NK)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CTL)的免疫功能。

血管活性腸肽與癌細胞表面的VIP受體結合,通過與受體耦聯的G蛋白啟動腺苷酸環化酶,使細胞內cAMP濃度的增加而使c2myc的mRNA表達減少,腫瘤細胞的生長受到抑制。

利用生長抑素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效應來治療腫瘤。生長抑素可通過與腫瘤細胞上高特異性、高親和力的生長抑素受體結合介導抑制生長因數受體激酶的有絲分裂信號從而導致腫瘤生長停滯或腫瘤細胞的凋亡;通過腫瘤血管壁高表達的生長抑素受體,抑制血管形成或促進血管強烈收縮以及調節免疫細胞等環節而發揮抑癌效應。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的優勢

1、避免單一的免疫細胞等治療容易受神經遞質或內分泌干擾而療效不佳的弊端。

2、全面提升病人的免疫系統,增強自主抗腫瘤的能力。

3、清除手術後殘留的腫瘤細胞,避免術後腫瘤再生或轉移。

4、防治化療、放療引起的骨髓抑制以及免疫力下降等。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的臨床運用

中醫藥抗腫瘤免疫調節作用已經得到公認,中醫系統免疫療法應運而生,為眾多的腫瘤患者帶來曙光!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具有多靶位、多部位的作用特點,不僅提高機體細胞免疫,而且具有提高體液免疫,提高細胞免疫因數。

鼻咽癌342例、喉癌642例、甲狀腺癌21例、舌基底細胞癌61例、食管癌652例、肺癌329例、乳腺癌452例、卵巢癌341例、胃癌704例、結腸癌323例、直腸癌361例、胰腺癌12例、惡性淋巴瘤19例、前列腺癌124例、肝癌612例……

臨床統計表明,治療3月後,81.6%的患者的瘤體不同程度的出現萎縮,其中17.6%的患者瘤體消失……

放/化療部分

腫瘤的西醫治療中的放/化療,在大量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人體自身的細胞組織也會被同時殺滅,從而引發一系列的毒副作用。中醫免疫療法中的調理臟腑氣血功效可充分防治化療引發的一系列毒副作用,有效保持化療過程中患者的體質,維持患者的免疫能力、飲食及消化能力,起到增效祛毒的效果。

益氣健脾可避免患者身體衰弱而出現的周身疲乏無力、精神萎靡、出虛汗、嗜睡等;

放/化療期間通過健脾補腎等扶正固本預防化療的骨髓抑制,明顯減輕腫瘤患者放/化療後粒細胞下降等骨髓抑制,恢復T細胞亞群的失調、NK細胞的活性以及保持IgG、IgA、IgM的正常水準,防止出現免疫力嚴重下降而引發感染,威脅患者的生命;

化療前的健脾養胃防治化療的消化道反應,避免患者出現食欲下降、飲食量減少、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從而讓患者保持良好的體質和體力,安全渡過化療期;

化療後及時清熱解表、益氣宣肺可預防化療的炎症反應,如:發熱、頭暈、頭痛、口幹、口舌生瘡等;

通過養心安神活血化瘀消除化療的心臟毒性,避免化療損害心肌細胞以及出現心慌、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氣短等症狀,恢復心電圖的T波改變或S-T段改變等。

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改善機體的血液迴圈,促進放射性炎症損傷的恢復,如:局部皮膚或黏膜組織的水腫、糜爛、潰瘍等,防止感染,促進炎症吸收,加快創面癒合。

手術部分

臨床研究表明,臨床確診的腫瘤大多數已是侵襲期或播散期,即使是臨床分期較早的患者,也可能存在尚未有臨床表現的亞臨床期轉移,雖經手術減輕或消除了瘤體,但機體的免疫功能仍處於顯著受抑制狀態,且手術本身也是應激源,會使機體的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機體固有的通過免疫消除腫瘤的能力仍很低下,殘存的腫瘤細胞仍能夠得以持續存在和生長。

臨床應用表明,在術後合理地應用中

同時血中低濃度的ACTH,可回饋性刺激免疫系統,促進免疫細胞產生干擾素;促進抗腫瘤抗體與T淋巴細胞依賴或非依賴抗原的反應;促進B淋巴細胞的生長和分泌以及產生免疫球蛋白。

2、下調性激素和其受體的表達,降低瘤體生長能力

研究表明,通過清熱瀉火,減少了性腺生成的激素,且同時下調胸腺的網狀內皮細胞表達糖皮質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的相應受體,避免性激素與胸腺受體結合後抑制胸腺來源的免疫細胞吞噬腫瘤細胞的能力。當體內的部分性激素濃度下調,可降低瘤體的生長能力,如:乳癌、食管癌、前列腺腫瘤等。

通過啟動神經系統環節啟動免疫系統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是中樞神經系統調控免疫應答的主要途徑之一。情緒(心理)應激啟動交感神經系統後,從交感神經末梢和腎上腺髓質釋放的兒茶酚胺影響免疫功能,在腫瘤患者身上可表現出瘤體的迅速生長……

研究表明,神經肽及神經遞質通過與腫瘤細胞表面的神經肽受體結合而影響腫瘤增殖和分化。在這些神經肽及神經遞質中,按對腫瘤的增殖和分化的調控作用分類,可以分為促進和抑制兩類。

促進腫瘤的增殖和分化類:去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抑制腫瘤的增殖和分化類:γ一氨基丁酸、血管活性腸肽、生長抑素……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採用中醫本草部位群效用篩選技術,組成含β2受體阻斷劑、γ-氨基丁酸類似物以及提高血管活性腸肽(VIP)、生長抑素(SST)的水準的特效成分專方,已被證實可抑制乳腺癌、胃癌、肝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等的增殖、遷移、侵襲和轉移,從而扭轉去甲腎上腺素等促進腫瘤生長的作用,從而促進瘤體的萎縮。

另外還可通過抑制HPA軸中腎上腺素增加,阻斷免疫細胞上腎上腺素能受體表達的數目,恢復自然殺傷(NK)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CTL)的免疫功能。

血管活性腸肽與癌細胞表面的VIP受體結合,通過與受體耦聯的G蛋白啟動腺苷酸環化酶,使細胞內cAMP濃度的增加而使c2myc的mRNA表達減少,腫瘤細胞的生長受到抑制。

利用生長抑素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效應來治療腫瘤。生長抑素可通過與腫瘤細胞上高特異性、高親和力的生長抑素受體結合介導抑制生長因數受體激酶的有絲分裂信號從而導致腫瘤生長停滯或腫瘤細胞的凋亡;通過腫瘤血管壁高表達的生長抑素受體,抑制血管形成或促進血管強烈收縮以及調節免疫細胞等環節而發揮抑癌效應。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的優勢

1、避免單一的免疫細胞等治療容易受神經遞質或內分泌干擾而療效不佳的弊端。

2、全面提升病人的免疫系統,增強自主抗腫瘤的能力。

3、清除手術後殘留的腫瘤細胞,避免術後腫瘤再生或轉移。

4、防治化療、放療引起的骨髓抑制以及免疫力下降等。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的臨床運用

中醫藥抗腫瘤免疫調節作用已經得到公認,中醫系統免疫療法應運而生,為眾多的腫瘤患者帶來曙光!

中醫系統免疫療法具有多靶位、多部位的作用特點,不僅提高機體細胞免疫,而且具有提高體液免疫,提高細胞免疫因數。

鼻咽癌342例、喉癌642例、甲狀腺癌21例、舌基底細胞癌61例、食管癌652例、肺癌329例、乳腺癌452例、卵巢癌341例、胃癌704例、結腸癌323例、直腸癌361例、胰腺癌12例、惡性淋巴瘤19例、前列腺癌124例、肝癌612例……

臨床統計表明,治療3月後,81.6%的患者的瘤體不同程度的出現萎縮,其中17.6%的患者瘤體消失……

放/化療部分

腫瘤的西醫治療中的放/化療,在大量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人體自身的細胞組織也會被同時殺滅,從而引發一系列的毒副作用。中醫免疫療法中的調理臟腑氣血功效可充分防治化療引發的一系列毒副作用,有效保持化療過程中患者的體質,維持患者的免疫能力、飲食及消化能力,起到增效祛毒的效果。

益氣健脾可避免患者身體衰弱而出現的周身疲乏無力、精神萎靡、出虛汗、嗜睡等;

放/化療期間通過健脾補腎等扶正固本預防化療的骨髓抑制,明顯減輕腫瘤患者放/化療後粒細胞下降等骨髓抑制,恢復T細胞亞群的失調、NK細胞的活性以及保持IgG、IgA、IgM的正常水準,防止出現免疫力嚴重下降而引發感染,威脅患者的生命;

化療前的健脾養胃防治化療的消化道反應,避免患者出現食欲下降、飲食量減少、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從而讓患者保持良好的體質和體力,安全渡過化療期;

化療後及時清熱解表、益氣宣肺可預防化療的炎症反應,如:發熱、頭暈、頭痛、口幹、口舌生瘡等;

通過養心安神活血化瘀消除化療的心臟毒性,避免化療損害心肌細胞以及出現心慌、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氣短等症狀,恢復心電圖的T波改變或S-T段改變等。

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改善機體的血液迴圈,促進放射性炎症損傷的恢復,如:局部皮膚或黏膜組織的水腫、糜爛、潰瘍等,防止感染,促進炎症吸收,加快創面癒合。

手術部分

臨床研究表明,臨床確診的腫瘤大多數已是侵襲期或播散期,即使是臨床分期較早的患者,也可能存在尚未有臨床表現的亞臨床期轉移,雖經手術減輕或消除了瘤體,但機體的免疫功能仍處於顯著受抑制狀態,且手術本身也是應激源,會使機體的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機體固有的通過免疫消除腫瘤的能力仍很低下,殘存的腫瘤細胞仍能夠得以持續存在和生長。

臨床應用表明,在術後合理地應用中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