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燥熱陰虧症狀:兩國乾澀, 口咽乾燥, 五心煩熱, 小便短赤, 大便燥結, 或伴乾咳無疾。 舌紅, 苔少或無苔, 脈細。
證候分析:燥熱陰虧, 肝陰不足, 則兩目乾澀;
肺胃陰傷測口咽乾燥, 乾咳無疾, 大便燥結;陰虛內熱, 則五心煩熱, 小便短赤;舌紅, 苔少或無苔, 脈細, 均為燥熱陰虧之征。
2.燥熱血瘀症狀:口眼乾燥, 兩國紅赤或有異物感, 腮部腫脹熱痛, 皮下紫斑, 或伴關節疼痛。 舌黯紅或有瘀斑, 苔光或薄黃燥, 脈細澀。
證候分析:燥熱津傷, 失於儒潤, 則口眼乾燥, 或眼中異物感;燥熱入血, 血熱內迫, 則目赤;血熱瘀毒, 則腮部腫脹熱痛;血燥而瘀,
3.濕毒化燥症狀:口苦口黏而幹, 雙目眵多, 但感乾燥, 腮部腫脹發酸, 牙齦腫痛, 胸脘煩悶, 納呆食少, 口臭, 口渴不欲飲, 小便短赤, 大便溏滯或秘結, 關節紅腫脹痛。 舌紅, 苔黃膩, 脈滑數。
證候分析:濕熱毒邪, 灼津化燥。 邪在肝經壩u雙目眵多, 但感於燥;邪在胃經, 則腮部腫脹發酸, 牙齦腫痛;邪在中焦, 則胸院煩悶, 納呆食少, 口臭, 口渴不欲飲;邪在下焦, 則小便短赤, 大便搪滯或秘結;
濕熱之邪, 滯留關節, 則關節紅腫脹痛;舌紅, 苔黃膩, 脈滑數, 均為濕熱毒邪內盛之征。
4.氣陰俱虧症狀:形倦神疲, 少氣懶言, 口乾咽燥, 聲音嘶啞, 兩目乾澀,
證候分析:燥熱久稽, 陰損氣耗。 氣虛, 則形倦神疲, 少氣懶言;津傷, 則口於咽燥, 聲音嘶啞, 兩目乾澀, 視物模糊, 鼻幹不適;陰虛內熱壩U手足心熱;舌紅胖, 苔少而幹, 脈細數或細弱, 均為氣陰俱虧之征。
5.陰陽兩虛症狀:病延多年, 見口、眼、鼻乾燥, 面色蒼白, 關節隱痛不休, 頭暈耳鳴, 腰膝酸軟, 陽痿。 舌紅或淡, 少苦, 脈沉弱。
證候分析:病延日久, 陰損及陽。 陰虧見口、眼、鼻乾燥;陽虛氣弱, 血不上榮側面色蒼白無華;血失溫運, 關節經絡失養測隱痛不休;肝腎陰虛, 虛陽上擾, 則頭暈耳嗚;腎虛陽弱, 則腰膝酸軟, 陽痿不舉;
舌紅或淡, 少苦, 脈沉弱, 均為陰陽兩虛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