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視頻 講解怎樣理解太極拳真正含義

太極拳, 一個很熱門的詞, 那麼什麼是太極拳呢?很多人只知道多練習太極拳可以為我們的身體帶來好處, 下面, 就來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太極拳吧?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多多的瞭解一下哦!

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博大精深的武學中, 它自成體系, 有其獨特的拳、械(刀、劍、槍、杆)、推手、散手、對練等的演習方式以及比較完整的武術理論。 其特點是正、穩、松、柔, 剛柔相濟, 蓄髮相變, 綿綿不斷, 靜如山嶽, 動若江河……李天驥老師說, 太極拳是意識(心)、呼吸(息)、動作(身)三者緊密結合的運動。

運動時要求心靜神聚, 舒松自然。

所有運動過程都包含陰陽對立的統一, “動之則分, 靜之則合", “一動無有不動, 一靜無有不靜", “動中求靜, 不尚拙力;氣如車輪, 腰如車軸, 如環無端, 綿綿不斷;呼吸根蒂, 氣沉丹田;專氣致柔, 純任自然。 "

因此, 後人假借太極生兩儀的古代哲學觀念來形容與解釋這種拳法的內蘊, 並名之太極拳。 其實太極與太極拳本無關係, 二者不能等同。 這種拳術的主體是八門五步——搠、捋、擠、按、采、捌、肘、靠八種手法和進、退、顧、盼、中定五種步法、眼法、身法, 共同組成拳架招式。 運動過程講究意、氣、勁三位一體, 亦即意到氣便到, 氣到則勁隨之。 強調“意在身先”、 “將展未展"、 “勁斷意不斷, 斷而複連"這樣一種意識、呼吸、動作三者緊密結合的武術運動就是太極拳。

以太極圖為象徵的陰陽互動互易理論。 陰和陽之間的關係, 一個是量變關係, 一個是接觸關係。 從量變關係看, 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陰極而陽, 陽極而陰;互為依存,互為消長。 “反者道之動”, 陰陽構成一切運動之本, 所謂“中和”者, 陰陽協調、和諧之態也。 太極圖中陰陽相交的那一條線就是“中”, 不陰不陽, 亦陰亦陽, 哲學上講“正、反、合”, “中”就是合, 只有陰陽而沒有合, 陰陽就是錯位的、分離的, 構不成一個有機整體, 有了合, 才有生機, “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個“三”就是陰陽加上陰陽之合。

從合就引出陰陽間的接觸關係這樣一個重要內容, 這就是太極理論的另一半重要原理——柔與曲的概念,

或曰柔曲原理。 從太極圖中間的接觸線我們可以清楚看出, 陰陽間的關係不是直線的、僵硬的, 以運動的觀點來看即是柔性接觸, 曲線運動, 可稱為柔而應之, 曲而運之。 對太極理論筆者在拙著(農村讀物出版社,2009年)中有詳細論述, 此處只作此簡介。 簡而言之, 太極理論就是陰陽與柔曲的辯證關係理論。 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每個動作都有自己獨特的解釋。

以此為指導建立的太極拳, 具有如下的特徵:

1, 尚意不尚力, 不以力取勝, 順其自然, 強調整體功能與效果, 反對濁氣拙力;

2, 輕、柔、松、緩的鍛煉方式, 使其同時具有養心、修身、祛病和技擊的功能。 老弱婦孺, 文人雅士, 達官貴人與販夫走卒均可習之, 為武術從職業化技能走入尋常百姓家,

成為健身良方提供了佳徑。 清末民初文人習武蔚成風氣, 太極拳之功不可沒;

3, 順中有逆, 逆中有順, 動中求靜, 靜中寓動, 收放伸縮, 吞吐和化, 生生不已, 如行雲流水, 綿綿不絕;

4,以柔克剛, 舍己從人, 意在人先, 後發先至, 引進落空, 借力打力, 牽動四兩撥千斤, 拒絕硬碰硬的蠻力相搏、死纏爛打。 總括起來就是兩句話:避實擊虛, 而且是以柔曲的方式來達到避實擊虛。 前者是目的, 後者是手段。 從防守說, 柔, 是有彈性, 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而曲則讓你打不到點子上, 打不到要害。 從進攻說, 柔才能進得快, 進得隱蔽, 發得透徹;用曲則發力的大小方向都不易被察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