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癲癇, 也叫Rolando癲癇, 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良性部分性癲癇,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多在2~14歲期間發作, 9歲左右為高峰, 16歲前緩解或消失, 預後較好。 嬰兒癲癇症狀特點為短暫全身肌陣攣發作, 不伴其他類型發作。
嬰兒癲癇發作間歇期正常, 適當治療容易控制發作, 但可有一定程度智慧發育遲緩及輕度人格障礙, 至成年時可能發生強直陣攣發作, 所以應及早治療。 那麼, 新生兒和嬰兒癲癇的症狀都有哪些呢?家長如何識別呢?現在簡單介紹如下——
一、 全身性發作
1、大發作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 呼吸暫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
2、嬰兒癲癇的症狀小發作特點為突然發生短暫的意識喪失, 沒有發作後嗜睡, 發作時語言中斷、活動停止, 固定於某一體位, 不跌倒, 兩眼茫然凝視。 有時面色蒼白, 沒有肌肉抽搐, 發作持續2-10秒, 不超過30秒, 很快意識恢復, 繼續正常活動。
3、在某些小兒還可表現為肌陣攣, 即軀體某部位肌肉或肢體突然抽動, 或屈或伸, 沒有意識喪失, 這種肌陣攣可發展為全身性大發作。
4、嬰兒癲癇的症狀一些小兒突然發生一過性肌張力喪失, 不能維持姿勢, 發作持續1-3秒, 可以連續數次,
5、嬰兒痙攣症。 多在3-7個月間發病, 發作時出現突然短暫的意識喪失, 頭及軀幹急驟前屈, 同時上肢前伸, 然後屈曲內收, 下肢屈曲, 偶或伸直, 抽搐發作為全身性。 發作可以極頻繁, 重的每天達百次以上。 大部分孩子伴有明顯智力減退、發育落後。
二、部分性癲癇
部分性癲癇為軀體局部肌肉或肢體的抽搐發作。 持續時間可能比較長, 一般沒有意識喪失, 嚴重發作以後抽搐部位的肌肉可有暫時性麻痹。
專家提醒:因為新生兒和嬰兒癲癇症狀有很多成人不常見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