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視頻 太極纏絲勁中橫開步動作講解

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的健康, 太極拳成為中老年人的最熱門的健身運動之一。 那麼,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陳式太極拳的橫開步動作練習方法, 一起動作要領的解釋。 一起看看吧!

太極拳橫開步動作

1、 兩腳併攏站立, 兩手自然放在大腿兩側, 放鬆身體。

2、 兩腳虛膝下蹲, 重心偏右, 提左腳, 身體下沉, 同時左腳腳跟裡側貼著地面向左橫蹬。

3、 右膝微微順纏打開, 同時蹬右腿合左腿, 重心左移, 襠走下弧線, 順勢把右腳收到左腳旁邊。

4、 左腿合住勁, 身體下沉, 同時右腳腳跟裡側貼著地面向右橫蹬。

5、 左膝微微順纏打開, 同時蹬左腿合右腿, 重心右移, 襠走下弧線, 順勢把左腳收到左腳旁邊。

6、右腿合住勁, 身體下沉, 同時左腳腳跟裡側貼著地面向左橫蹬。 然後再接著第3個步驟, 如此迴圈練習。

“纏絲勁”的訓練

(一)纏絲勁的形體訓練

“纏絲勁”的形體訓練, 是指肢體各部位在太極拳運動中得以“螺旋形”地纏繞鍛煉。 正如拳諺所雲:“外練筋骨皮, 內練一口氣, 腰似蛇形腿似鑽, 周身運動走螺旋。 ”同時也說明了太極拳的“以形導氣”階段必須借助肢體外形的螺旋纏繞, 來帶動身體內部氣機的運行與聚合。 如此, 才能漸悟“纏絲勁”的意義和內涵。 軀體纏絲運動規律, 可分三種表現形式。

1.軀幹部位:

以身軀正中為軸線(上通百會穴, 下至會陰穴一線貫串,

即中氣之通道), 腰為主要動力, 以“套腰勁、花腰勁、螺旋腰勁”為訓練方法, 同時旋脊轉腰, 胸腰折疊蛹動和以胸腰運化。

2.上肢部位:

以胳膊正中為軸線(以中氣貫串), 雙肩對拉拔長, 鬆開似脫, 互為催領, 互相傳遞。 同時旋腕轉膀, 促使肱骨旋動, 尺橈二骨擰擦翻轉, 雙手做順纏與逆纏, 雙肘松垂隨之同步旋轉。

3.下肢部位:

以腿正中(以中氣貫串)為軸線, 雙胯同時鬆開, 爭橫前綣裡合, 襠勁撐圓, 開膝合臏, 雙腿裡纏, 雙足纏絲法, 有了體會後再練兩手足和兩臂腿的同步纏法, 及其身體一側的同步纏法, 逐步掌握身體各部和整體的纏法。 在其纏繞的運動中, 必須細心地體會揣摩“筋骨的對拉拔長, 關節的接骨鬥榫”, 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順而又敏捷的狀態下,

進行自然的纏繞旋轉。 在一動無有不動之中, 一動即纏, 一運即纏。 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需要全身動作連貫。

對形體纏絲的總要求是:

從腰部纏至四梢, 再從四梢纏繞回腰間, 循環往復。 其緊要者在於腰、肩、胯必須旋轉一致, 互為傳遞並相合相隨。

(二)內纏外繞

互為裡表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較為難練, 難就難在功夫, 猶難者, 長久功夫。 陳式太極拳有一個大原則, 講究處處皆有陰陽開合, 隨處皆有圈。 可見, 周身纏絲運動應當始終在“中氣”貫串下協調一致、和諧完整。 尤其要注意的是, 氣由精變, 由弱而壯, 生於腎, 養于丹田, 發于丹田, 出入於命門, 順脊而行, 循經走脈, 充於肌膚纏繞運行, 複歸丹田之中。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