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一種常見病, 尤其是老年人, 常有十人九痔之說。 其表症主要是肛門周圍靜脈充血、靜脈瘀血, 同時靜脈壁薄弱, 失去正常彈性對壓力的抵抗力減低所致。 便秘是常見誘因之一, 膀胱結石、炎症、前列腺肥大, 也會促使痔瘡的形成。 經常腹瀉、站立或久坐的人, 患痔瘡也較多。
痔瘡有外痔、內痔與混合痔三種。 單純外痔無明顯痛苦, 重者在站立或行走時肛門部發脹, 平時篷癢等不適感, 如發炎時使痔內血塊凝結形成血栓, 則會有劇痛感, 多經一周左右, 逐漸消退, 最後形成皮贅而愈。 如不愈, 甚或加重者則需手術治療。
得了痔瘡後在及時治療的同時, 日常飲食十分重要:
一、要多攝取高纖維食物, 如糙米飯、玉米餅、粗麥麵粉及各種根莖類蔬菜。 痔瘡出血時, 食用金針菜、香菜、木耳、綠豆、蜂蜜可起到緩解作用。 食物纖維成為糞便擴充劑在大腸內吸收水分而膨脹, 使糞便質地較鬆軟, 體積與重量增加並刺激腸的蠕動, 使糞便較快排出, 這對痔瘡的恢復有明顯作用。
二、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 可以促進腸的蠕動, 防止便秘的發生, 避免直腸未端血管受壓迫, 對促進痔瘡的痊癒有著重要意義。
三、民間治療痔瘡常用馬齒克蒸豬大腸, 鮮荸薺煮紅糖等食療方。 具體制法為, 每次用馬齒莧 100 克, 洗淨切碎後裝入 4~5 寸長的豬大腸內, 兩頭紮好, 放蒸籠內蒸熟。 每日晚飯前一次吃完, 連續服用多次。 或取鮮荸薺 500克, 紅糖 60 克, 加永適量, 煮湯。 一日內分次飲完, 連服三日。
四、痔瘡患者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生蔥、蒜、胡椒、芥末、薑以及酒類。 這類食物會刺激直腸肛門部位血管再度充血與擴張, 造成排便的刺疼與墜脹感, 從而加劇或誘發痔瘡。 此外, 禁忌腐爛、黴變、發酵變質或不潔食物, 避免胃腸道傳染病, 使鄰近組織特別是直腸肛門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