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美國一項新研究指出, 抑鬱症能提高人體免疫系統對抗各種傳染病攻擊的能力, 在人類歷史演變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對抑鬱症研究的焦點大部分集中在心理疾病所致社會和行為的方面。 然而, 心理學家認為抑鬱症在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癌症等慢性疾病群體中, 以及在吸煙、體能活動不足及酗酒人群中更加盛行可能另有原因。
埃默里大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的研究人員認為, 一些抑鬱行為在人類歷史進化方面存在優勢, 能幫助我們的祖先們對抗傳染性疾病。 抑鬱和其所致的基因變異能幫助那個時代的人適應那時的生存環境並在與疾病對抗中存活下來,
抑鬱症常與炎症以及免疫反應過度相聯繫, 有抑鬱情緒的個體往往炎症發病率很高, 即使人體沒有反抗傳染病也會炎症發作。 但炎症高發並不是抑鬱症的必然結果。 “抑鬱會導致基因變異, 最終會影響免疫功能。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為什麼抑鬱症像是嵌入基因組裡的。 ”研究的共同作者安德魯·米勒博士表示。
在人類歷史中, 祖先們需要在對抗人類歷史早期的大敵--傳染病中存活下來並將他們的基因傳遞給下一代, 與傳染病抗衡中得以存活是他們傳遞基因的關鍵性因素。
作者還表示他們的理論為導致抑鬱症的風險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釋。 這些壓力可以被認為免疫反應機制對身體預見受傷進行準備時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