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果上棚現蕾(俗稱“來籽”)後, 植株的抗逆性下降, 對外部不良環境的抵抗力減弱, 易受病原菌的侵染及高低溫的影響, 造成“死棵”、“皰葉”和“爆果”等, 導致嚴重減產甚至失收, 果品品質下降, 使果農遭受很大的損失。
一、“死棵”
即羅漢果上棚現蕾(“來籽”)至果實膨大期間, 少數植株發生整株失水萎蔫並很快乾枯死亡的現象。 這主要是由青枯病(主要是水田)、根腐病、白絹病和根結線蟲病四種病害嚴重發生時所引起的。
一、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 其發病特點是發病快, 傳染性強, 是一種毀滅性病害, 一旦發病難以治療。
1、選擇沒有種過瓜菜類作物的新地和不用排水不良的低窪地塊種植;
2、結合整地施用石灰, 調節土壤酸度;
3、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增施磷鉀肥, 提高植株抗病力;
4、用藥劑防治好以線蟲為主的地下害蟲, 避免人為損傷根系造成傷口感染發病;
5、拔出病株集中燒毀(不能隨意丟棄), 並撒施生石灰對土壤病穴進行消毒;
6、藥劑防治:田間初發現病株即可用藥液灌根, 每7~10天灌一次, 連灌3~4次。 嚴重時可將棚上側蔓全部剪除, 只保留主蔓以減少葉片的蒸騰作用, 並結合用克菌康(青枯病型)1200倍 速補1000倍葉面噴霧及根部淋施, 也可用硫酸鏈黴素 葉青雙代替以上藥劑噴霧與淋根。
二、根腐病:是由瓜類腐皮鐮孢菌(半知菌亞門真菌中的一種)為害所引起的, 一般用熟地、瓜菜地、粘重地和低窪地種植的果園易發生, 發病株率在10~20%之間。 該病主要為害根和莖基部, 很少為害莖蔓, 雨季來臨即可開始發病。
1、選擇地勢較高的地塊種植, 不選用瓜菜地等陳地和土壤過於粘重的地塊種植;
2、要高畦深溝種植, 搞好田間排水, 降低土壤濕度;
3、不施用未腐熟有機肥, 追肥應均勻撒施, 勿過於靠近根部;
4、種植時可淋施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發病初期用根腐靈加克毒納斯兌水重點噴施根部效果好。 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 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噴霧。 發病嚴重時, 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或用植腐靈600倍液淋施根部(也可用絡氨銅或可殺得代替)灌根效果很好。
三、白絹病(爛薯):又叫爛薯病, 是由半知菌(真菌的一種)引起的羅漢果莖基和塊莖病害, 果園被害植株率達10~30%, 種過瓜菜的種植地發病重, 植株長勢弱的果園易感病。 被害初期植株上無明顯症狀, 嚴重時被害部位產生綿毛狀白色菌絲體, 並向四周地表蔓延分佈呈輻射狀,
1、選擇地勢高的地塊種植, 不用瓜菜地或沙質土種植, 加強果園排水和中耕除草, 雨後鬆土, 防止土壤板結;
2、增施農家肥, 多施磷鉀肥, 加強肥水管理, 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提高植株抗病力;
3、結合整地施用石灰, 以調節土壤酸鹼度至微酸性和中性, 可抑制該病發生;
4、發病初期可扒開根部表面土壤露曬塊莖, 結合用施納寧或百抗1500倍液或25%粉鏽寧2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灌根, 每株灌藥液0.3~0.5公斤,隔10~15天灌一次,連灌2~3次。
5、及時清除發病嚴重植株集中燒毀,並用石灰水對病穴進行土壤消毒,防止病菌蔓延。
四、根結線蟲病:群眾叫“起泡”、“泡頸病”,它是根結線蟲為害引起的根和塊莖病害,是當前羅漢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被害植株的根部,先從根尖開始,線上蟲侵入點呈球狀或棒狀膨大,以後逐漸增大而形成蟲癭,多個蟲癭彙聚一起,使根呈結節狀膨大。薯塊被害,表面呈瘤狀凸起,大者如雞蛋,小者如黃豆。因根系被線蟲病為害輕者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產量降低,重者造成植株死亡。在羅漢果生長的各個階段都可發生,是羅漢果生產中最常見的主要病害。其防治方法如下:
1、不用頭年種過瓜、豆、菜類等線蟲寄主作物的熟地種植;
2、提早翻曬種植地,搞好果園排水;
3、增施有機肥,不施未腐熟農家肥,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植株的抵抗力;
4、注意果園衛生,及時清除病株,集中燒毀;
5、小苗定植時用10%福氣多顆粒劑製成毒土撒施於根部。一般在種植時施用一次即可,如施藥後仍發現有病株,可在發病初期再施一次藥土。用量為100株用藥1包(500克)拌適量細沙(10~15公斤)開溝撒施。也可用線無蹤1公斤加尿素2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公斤兌水400公斤于根部淋施。
二、“皰葉”
由羅漢果花葉病毒感染而引起,是當前羅漢果生產中最主要的病害。受害植株初期葉片呈黃綠相間的花葉,後嫩葉生長畸形,變小,有的表現為缺刻或線狀,葉緣反卷難以展開,嫩芽生長緩慢,嚴重的停止生長。有的植株受類菌原的複合感染,葉脈短縮扭曲,葉肉隆起呈泡狀,葉肉肥厚粗硬,腋芽早發而成叢枝,形成皰葉叢枝與花葉病毒的併發症狀。受病植株輕則結果減少,果實品質差,重則不能開花結果。該病到目前為止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靠做好預防工作:
1、建立無病種苗基地,選用經嚴格脫毒的組培苗種植;
2、加強水肥管理,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不能偏施氮肥,以免生長過快、病害加重,人糞尿最好與鉀鈣寶(200克兌50公斤水)配合使用;除弱苗外,最好不用尿素和磷酸二胺,確保羅漢果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清除病源,嚴防交叉感染。不與瓜果蔬菜地相鄰種植,果園不套種易感病毒病的作物,也不與土種羅漢果園和其他公司生產的羅漢果組培苗相鄰種植或混種;抹芽整蔓時先操作健康植株,再操作病株,操作結束後應用肥皂水洗手;清除發病嚴重的病株燒毀(不能丟棄於水塘中,否則用水塘中水澆淋羅漢果會造成植株感染發病);
4、平時應注意噴藥防治羅漢果嫩芽和嫩葉上面的傳毒媒介昆蟲(棉蚜等)和其它昆蟲,定期用樂果、敵百蟲、大功臣(吡蟲啉)、撲虱靈等藥液噴殺,防止傳毒昆蟲轉移為害傳播病害。
5、藥劑預防:從植株長至1米左右時開始,用83增抗劑(也稱“耐病毒誘導劑”)100克兌15公斤水噴霧,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以誘導植株產生抗性。發病初期用三氮唑·嗎啉胍12~18克兌水15公斤,5~7天一次,連用2~3次,與磷酸二氫鉀、綠芬威、神露1號、基因活化劑、天然芸苔素等配合使用。如氣溫升高要縮短噴藥週期,一旦發現病株要適當增加噴藥次數和增施葉麵肥,但在植株開花結果期要儘量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藥物,以免造成側蔓徒長或果實發生爆裂。
三、“爆果”
即生理性裂果,是羅漢果組培苗發生的重要生理性病害,預防不好裂果率可達30%以上,損失較大。它是由於土壤水分失調,氣溫急劇變化等不良因素引起的。果實膨大期遇上高溫天氣、生理性缺鈣、偏施氮肥養分失調以及病蟲害為害嚴重的果園裂果多。可採取下列措施預防和減少裂果:
1、結合整地,施用石灰,增加土壤鈣質營養;
2、多施農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後期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保持植株平衡、穩定、健壯生長,並注意一次施肥的量不可過多,以防止植株因吸肥過猛而引起裂果;
3、防旱抗旱,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一次不可淋水過多以免植株猛吸水導致果肉細胞膨脹撐破果皮造成裂果;
4、在高溫乾旱季節果園裡適當保留少量雜草可起到保水、降溫增濕、調節土壤水分的作用,有利於羅漢果植株開花授粉,提高座果率和產量,並能有效預防因土壤水分失調引起的生理性裂果,不長草的果園可用草覆蓋以降低棚間溫度、保持土壤濕度,而在根部土壤施用“黑金子”營養保水劑則有利於提高土壤濕度,起到保水、增產作用,以每株施用保水劑10~15克為宜;
5、及時施藥控制病毒病的擴展與蔓延;
6、結合施促花肥、壯果肥,及時給植株補鈣(用活性鈣兌水灌根和用果不裂進行葉面噴霧),葉面噴施硼鉬鋅鈣1500倍(或硝酸鈣、腐殖酸鈣、鈣邦等),最好結合防治根部病害同時灌根,及早補鈣效果才好,若到結果後才補鈣效果就差了。
每株灌藥液0.3~0.5公斤,隔10~15天灌一次,連灌2~3次。5、及時清除發病嚴重植株集中燒毀,並用石灰水對病穴進行土壤消毒,防止病菌蔓延。
四、根結線蟲病:群眾叫“起泡”、“泡頸病”,它是根結線蟲為害引起的根和塊莖病害,是當前羅漢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被害植株的根部,先從根尖開始,線上蟲侵入點呈球狀或棒狀膨大,以後逐漸增大而形成蟲癭,多個蟲癭彙聚一起,使根呈結節狀膨大。薯塊被害,表面呈瘤狀凸起,大者如雞蛋,小者如黃豆。因根系被線蟲病為害輕者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產量降低,重者造成植株死亡。在羅漢果生長的各個階段都可發生,是羅漢果生產中最常見的主要病害。其防治方法如下:
1、不用頭年種過瓜、豆、菜類等線蟲寄主作物的熟地種植;
2、提早翻曬種植地,搞好果園排水;
3、增施有機肥,不施未腐熟農家肥,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植株的抵抗力;
4、注意果園衛生,及時清除病株,集中燒毀;
5、小苗定植時用10%福氣多顆粒劑製成毒土撒施於根部。一般在種植時施用一次即可,如施藥後仍發現有病株,可在發病初期再施一次藥土。用量為100株用藥1包(500克)拌適量細沙(10~15公斤)開溝撒施。也可用線無蹤1公斤加尿素2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公斤兌水400公斤于根部淋施。
二、“皰葉”
由羅漢果花葉病毒感染而引起,是當前羅漢果生產中最主要的病害。受害植株初期葉片呈黃綠相間的花葉,後嫩葉生長畸形,變小,有的表現為缺刻或線狀,葉緣反卷難以展開,嫩芽生長緩慢,嚴重的停止生長。有的植株受類菌原的複合感染,葉脈短縮扭曲,葉肉隆起呈泡狀,葉肉肥厚粗硬,腋芽早發而成叢枝,形成皰葉叢枝與花葉病毒的併發症狀。受病植株輕則結果減少,果實品質差,重則不能開花結果。該病到目前為止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靠做好預防工作:
1、建立無病種苗基地,選用經嚴格脫毒的組培苗種植;
2、加強水肥管理,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不能偏施氮肥,以免生長過快、病害加重,人糞尿最好與鉀鈣寶(200克兌50公斤水)配合使用;除弱苗外,最好不用尿素和磷酸二胺,確保羅漢果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清除病源,嚴防交叉感染。不與瓜果蔬菜地相鄰種植,果園不套種易感病毒病的作物,也不與土種羅漢果園和其他公司生產的羅漢果組培苗相鄰種植或混種;抹芽整蔓時先操作健康植株,再操作病株,操作結束後應用肥皂水洗手;清除發病嚴重的病株燒毀(不能丟棄於水塘中,否則用水塘中水澆淋羅漢果會造成植株感染發病);
4、平時應注意噴藥防治羅漢果嫩芽和嫩葉上面的傳毒媒介昆蟲(棉蚜等)和其它昆蟲,定期用樂果、敵百蟲、大功臣(吡蟲啉)、撲虱靈等藥液噴殺,防止傳毒昆蟲轉移為害傳播病害。
5、藥劑預防:從植株長至1米左右時開始,用83增抗劑(也稱“耐病毒誘導劑”)100克兌15公斤水噴霧,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以誘導植株產生抗性。發病初期用三氮唑·嗎啉胍12~18克兌水15公斤,5~7天一次,連用2~3次,與磷酸二氫鉀、綠芬威、神露1號、基因活化劑、天然芸苔素等配合使用。如氣溫升高要縮短噴藥週期,一旦發現病株要適當增加噴藥次數和增施葉麵肥,但在植株開花結果期要儘量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藥物,以免造成側蔓徒長或果實發生爆裂。
三、“爆果”
即生理性裂果,是羅漢果組培苗發生的重要生理性病害,預防不好裂果率可達30%以上,損失較大。它是由於土壤水分失調,氣溫急劇變化等不良因素引起的。果實膨大期遇上高溫天氣、生理性缺鈣、偏施氮肥養分失調以及病蟲害為害嚴重的果園裂果多。可採取下列措施預防和減少裂果:
1、結合整地,施用石灰,增加土壤鈣質營養;
2、多施農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後期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保持植株平衡、穩定、健壯生長,並注意一次施肥的量不可過多,以防止植株因吸肥過猛而引起裂果;
3、防旱抗旱,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一次不可淋水過多以免植株猛吸水導致果肉細胞膨脹撐破果皮造成裂果;
4、在高溫乾旱季節果園裡適當保留少量雜草可起到保水、降溫增濕、調節土壤水分的作用,有利於羅漢果植株開花授粉,提高座果率和產量,並能有效預防因土壤水分失調引起的生理性裂果,不長草的果園可用草覆蓋以降低棚間溫度、保持土壤濕度,而在根部土壤施用“黑金子”營養保水劑則有利於提高土壤濕度,起到保水、增產作用,以每株施用保水劑10~15克為宜;
5、及時施藥控制病毒病的擴展與蔓延;
6、結合施促花肥、壯果肥,及時給植株補鈣(用活性鈣兌水灌根和用果不裂進行葉面噴霧),葉面噴施硼鉬鋅鈣1500倍(或硝酸鈣、腐殖酸鈣、鈣邦等),最好結合防治根部病害同時灌根,及早補鈣效果才好,若到結果後才補鈣效果就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