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女士, 29歲, 因心煩、急躁、失眠就診。 患者表情煩躁, 語言倉促, 失眠, 健忘, 不欲與人接觸, 已獨居3月餘, 舌質黯而少津, 苔薄白, 脈沉細澀, 診斷為抑鬱症, 辨證屬氣滯血瘀, 治宜活血化瘀, 給予癲狂夢醒東加味治療。 開處方:赤芍、炒棗仁、小麥、茯神、清半夏、橘紅、炒蘇子、炒香附、生甘草、炒桃仁、紅花、青皮、柴胡, 每日1劑, 水煎取汁口服, 7日後複診。
二診:諸症狀稍緩解, 失眠無改善, 初診方去橘紅、青皮, 加黃連、肉桂以交通心腎, 每日1劑, 水煎取汁口服, 7日後複診。 三診:患者未堅持規律服藥致病情反復, 心煩而鬱悶, 常獨自哭泣, 改用甘麥大棗湯合酸棗仁東加味,
癲狂夢醒湯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 適用於氣分漸入血分之髒燥之症, 後改用甘麥大棗湯養肝之體, 緩肝之急, 加用酸棗仁湯, 養心肝之陰, 潤肝之燥, 使心火與腎水上下交濟, 神志較快得到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