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XX, 女, 50歲, 已婚, 幹部, 于1962年9月29日初診。
三星期前月經來潮, 至今二十餘日未止, 開始量少, 一、二天后突然血量增多, 並有血塊, 近幾日來少腹疼痛, 腰痛, 曾服中藥數劑及注射止血針, 仍不止, 現血塊略少, 頭目眩暈, 食欲尚佳, 二便正常, 自覺手心發熱, 有時微汗, 精神不佳, 面黃不澤, 脈五部沉弱, 右關獨洪大, 舌質淡, 無苔。 屬中氣不攝, 沖任不固, 流血過多, 致氣血兩虧, 治宜甘溫固澀, 以聖愈東加味, 補中氣, 固沖任, 益陰止血, 庶免血亡氣脫之虞。
處方: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白芍二錢 熟地黃四錢 紅參三錢(另煎) 炙黃芪八錢 清阿膠二錢(烊化) 炒續斷二錢 地榆炭二錢 蓮房炭四錢(存性) 服二劑,
9月30日二診:服藥後經血減少, 腹痛稍輕, 手心發熱亦減, 仍覺腰痛, 站立及行走時仍覺眩暈, 食欲及二便尚佳, 睡眠不佳, 脈沉弱、右關略緩, 舌質淡無苔, 仍宜益氣養血, 並固沖任。
處方:
紅參三錢(另煎) 炙黃芪五錢 白術二錢 當歸二錢 茯神二錢 棗仁二錢 炒遠志一錢 龍眼肉二錢 醋制香附五分 熟地四錢 炙甘草一錢 鹿角霜四錢 炒杜仲二錢 炒續斷二錢 荊芥炭五分 服三劑。
10月3日三診:流血已大減, 手心已不熱, 小腹尚有微痛, 腰髖酸欲寐, 食欲、睡眠、二便均正常, 脈右弱而緩, 左三部沉弱, 舌質淡無苔, 仍用調氣血、固沖任。
處方:
紅參三錢(另煎) 炙黃芪五錢 當歸二錢 熟地三錢 白術二錢 茯神二錢 棗仁三錢 龍眼肉二錢 炒杜仲二錢 鹿角膠二錢(烊化) 清阿膠二錢(烊化) 破故紙二錢 炮薑炭五分 木香三分 服三劑。
10月4日四診:服藥後血已止, 小腹已不痛, 尚有頭眩、耳鳴及腰痛, 因二夜未睡好, 身疲酸軟, 筋惕, 脈寸尺弱, 兩關弦虛, 舌質正常無苔, 由氣血兩傷, 八脈空虛, 治宜補氣血, 滋八脈。
處方:
紅參三錢(另煎) 當歸二錢 熟地四錢 鹿角膠二錢(烊化) 清阿膠二錢(烊化) 龜板五錢(打破) 山藥三錢 山萸肉一錢五分 茯神二錢 棗仁三錢 龍眼肉二錢 炒杜仲三錢 炒續斷一錢五分 枸杞子二錢 服三劑。 另以黃芪二兩, 當歸五錢, 布包, 仔雞一隻同燉, 燉爛後去藥食之。 後以十全大補丸及人參歸脾丸調理而愈。
按:《內經》:“女子??????七七任脈虛, 太沖脈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今患者年及五十而月經反多, 類似崩症, 乃由過勞傷中, 氣不攝血, 其右關脈獨洪大, 即是中氣空虛, 真虛假實之象, 所以始終治以補氣血、固沖任之法, 而收痊癒之功。 全部治法, 前方以中氣為主, 後方以肝腎為主, 這是先後緩急之措施, 其要點在於辨之明, 處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