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打屁股針惹的禍

一天上午, 我在門診值班。 一位中年婦女領著一個約五歲大的小女孩走了進來說:“大夫, 我的孩子怎麼走路呈‘外八字’, 跑起來很費勁, 步幅比較小, 比別的孩子慢很多, 蹲下的姿勢也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也不怎麼愛活動。 你看這是什麼病啊?”我注意到這個小女孩站立時兩腿不能併攏, 呈輕度的外旋位。 我讓她兩腿併攏, 結果還是有輕度的分離。 我讓她在診室裡來回走了兩圈, 發現她走起路來確實呈“外八字”。 我又讓她蹲下, 發現當髖關節屈曲接近90度時, 其兩膝關節向外劃了一個弧圈後才蹲下。 經詳細詢問病史,
我得知這孩子小時候經常生病, 屁股上打針挺多的。 我問她母親:“都打的什麼針, 你還記得嗎?”“好像有青黴素, 其他的我也不太清楚。 ”我心裡有數了, 這孩子可能是注射性臀肌攣縮症。 隨後我給孩子做了詳細體格檢查, 發現她有很多陽性體征, 如“二郎腿試驗”陽性, “交腿試驗”陽性等等, 與臀肌攣縮症的臨床表現非常吻合。 為了確診, 我又讓母親領著她拍一張骨盆的X線片, 過了一會兒, 母親領著孩子回來了。 我看了一下X線片, 骨質無異常改變, 只是雙側髖關節假性外翻, 診斷可以成立。 於是我對母親說:“你的孩子得了雙側臀肌攣縮症, 需要做手術。 ”母親一臉的疑惑:“這是什麼病啊, 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

臀肌攣縮症是臀部的肌肉萎縮發生纖維化引起的。

病因還不是很明確, 以前認為與遺傳、體質及兒童易感性有關。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與嬰兒期臀部反復接受藥物注射有關, 所以又稱注射性臀肌攣縮症。 調查發現, 注射青黴素時為了避免疼痛加苯鉀醇是導致臀肌攣縮的重要原因。 所以已經有學者建議禁用苯鉀醇做青黴素溶媒。 正是臀部的肌肉萎縮變性, 才導致孩子走路呈“外八字”, 跑不快, 下蹲比較困難。

母親憂心忡忡地說:“一定要做手術嗎, 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嗎?孩子太小, 做手術我怕有危險。 ”我對她解釋道:“這個病只能做手術來治療, 通過手術把臀部攣縮的肌肉切斷, 然後再進行鍛煉, 半年至一年步態就會恢復正常。 其他的方法像按摩、推拿、理療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對於做手術, 你不用擔心, 現在的手術方法比較簡單, 而且早期手術效果較好, 拖延下去只會使病情日益嚴重, 甚至會影響孩子骨盆發育, 造成骨骼的結構性改變, 到一定時期還可以導致雙下肢的假性不等長、骨盆傾斜和繼發性脊柱側彎等併發症出現。 這樣不僅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 還會給他們以後的心理、人格成長, 乃至交際、婚姻等帶來無盡的苦惱和終身的遺憾。 因此, 我們都建議越早手術越好。 ”

這位母親聽後, 便給孩子辦了住院手續。 手術後兩天, 我就指導她幫助孩子進行一些功能鍛煉。 14天拆線後, 孩子可以出院了, 我囑咐她要督促孩子進行練習, 每月定期到門診複查。

半年後, 孩子的步態恢復正常了。

現在正規大醫院已不用青黴素肌肉注射, 而且其他藥物也很少臀部肌肉注射了, 但不排除不正規的小診所還做肌肉注射。 在此提醒家長, 孩子生病後, 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到醫務室或是小門診給他屁股上打幾針完事, 應該到大醫院做系統的治療。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