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補什麼”是民間流傳下來的飲食“格言”。 吃什麼”真能“補什麼”?專家認為這樣的說法有的是符合營養學規律的, 而有的則是不科學的。
專家表示, “以形補形”的核心思想就是用動物的五臟六腑來治療人體相應器官的疾病。 這種以動物臟器來調補身體的方法, 來源於中醫治療學中的食療法。
食療法在商朝的《湯神論》中已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更是對其功效及應用進行了詳述。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發現動物內臟和人類內臟無論在組織、形態還是功能方面都十分相似,
但是專家也指出, 中醫講究的是“氣”, 注重的是身體功能性的東西, 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醫治某一受體, 同時, 中醫注重證辨虛實, 虛證要補, 實證則不能補, 因此, 不能簡單地用“以形補形”作為治療的手段。 此外, 中醫所說的臟器跟解剖學意義上的臟器也有一定的差別, 比如都說心病, 中醫認為, 心主神明, 與神經系統、思維有關;心主血脈, 與現代解剖學上的循環系統有關。 中醫所說的臟器與現在我們所認識到的臟器存在著概念的不同。
“吃啥補啥”有對有錯
專家認為, 對“吃啥補啥”的說法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有的是符合營養學規律的, 而有的則是不科學的。
以血補血:科學可取
一些人認為豬血等動物血液能補血, 符合“以血補血”的原則。 專家表示, 這一食補原則是正確的。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主要存在於血紅蛋白中。 動物血液中含有豐富的鐵, 而且是血紅素鐵, 容易被人體吸收, 不容易被食物中的草酸等物質干擾。 黑木耳、海帶、芝麻等含鐵也較高,
以腦補腦:不全對
專家指出, 以腦補腦這一說法不完全對。 豬腦屬於高膽固醇食物, 對腦部發育有一定幫助, 但對有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的人而言, 過多食用高膽固醇食物會加重病情, 甚至誘發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專家認為, 吃魚頭魚肉更適合於補腦, 因為魚頭和魚肉中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以及腦磷脂、卵磷脂、膽固醇等, 均為人腦營養所必需。 而魚腦優於羊腦、牛腦、豬腦之處, 還在於魚腦中富含DHA和EPA。
日常食物中, 核桃、黑芝麻等也有利於“補腦”, 可適當多吃。
以肝補肝:不對
很多人認為動物肝臟有補肝的作用, 專家對此觀點不能片面認同。
專家指出, 進食動物肝臟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肝臟。 尤其是肝病患者, 如果寄希望於吃動物肝臟來治病, 不僅不能收效, 甚至會引起反作用。 如脂肪肝, 是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肝病,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引起的臟器性損傷, 這些疾病吃動物肝臟是無法治好的。
但專家也指出, 從中醫理論而言, 肝能明目。 那是因為豬肝含有豐富維生素A, 維生素A有助於改善視力。 適量進食動物肝臟, 對於改善視力, 是有一定幫助的。
以腎補腎:不對
對於“以腎補腎”, 專家表示, 很多人有著一定的誤解。 對於人體而言, 動物腎臟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有營養的食物,
但是進食動物腎臟與進食動物肝臟一樣, 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腎臟。 相反的, 腎功能不全, 如尿毒癥患者, 是限制營養攝取的。 動物腎臟膽固醇含量高, 過量進食, 將可能加重腎臟的負擔, 使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因此, 專家認為, 腎病患者應注意不能多吃動物腎臟等膽固醇高的食物。
吃“鞭”增強性功能:心理作用
吃動物的“鞭”有利於性功能的增強。 專家指出, 這也是一種誤解。 性功能與性激素有較大的關係, 而性激素的產生以膽固醇作為前提物質, 多進食膽固醇有利於促進性激素的合成。 而動物的睾丸、“鞭”是動物性激素產生的器官和擴充血管豐富的海綿體, 認為吃了能增強性功能,那是心理作用大於實際作用。
認為吃了能增強性功能,那是心理作用大於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