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劑量的華法林能抗凝, 過量了就容易導致各種出血。 出血可發生在任何部位, 特別是泌尿和消化道, 如發生在腦內, 結果是災難性的。 最早期、最常見的表現是早晨刷牙時出現牙齦出血。 出血一旦發生, 就不得不減量、停用華法林, 有時甚至使用止血藥。 華法林過量導致的後果, 遠不是出血本身造成的, 而是抗凝不能繼續引起的, 冠脈、頸動脈、腦內的動脈都可能再次發生堵塞。 老李就是這樣吃了大虧。
比較少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腹瀉、瘙癢性皮疹、過敏反應及皮膚壞死。 一次大劑量口服時尤其危險。
如何監測、調整藥物
長期口服華法林時, 必須定期監測, 不斷調整。 監測的指標主要是INR(國際標準化比值)。 治療時一般要求INR為2.0~3.0。 INR過低, 沒有充分發揮抗凝的效果, 需要加量。 INR過高, 則有出血的風險, 需要減量。 因為服用華法林需5~7日後療效才可穩定, 因此一般要求兩周內要每週測兩次INR, 直到INR調整滿意, 之後可每個月查一次。 查INR對設備的要求不高, 一般醫療單位都能檢測。
調整用量需精准
為了達到理想的抗凝力度, 經常會調整至一天口服一片半、一片加1/3, 甚至一片加1/4;而華法林的劑量和INR的比值不是正比關係。 這時, 準確的分片就非常重要, 如果本來每天只要一片加1/3, 而這1/3分得較大, 實際上接近半片, 長期服用, 就可能過量, 導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