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廚房裡都有一個大廚, 這是毋庸質疑的, 儘管這個“大廚”只是初出茅廬也並不妨礙TA有自己的風格。 做菜的習慣人人都有, 也許是在不經意間養成的, 或是在某一次“轉危為機”的大膽嘗試中習得……但筒子們要注意咯, 有十個小習慣是毀你美食甚至健康的隱形殺手呢!
壞習慣一:放鹽時機不對
放鹽什麼時候才合適呢?媽媽說要在快起鍋的時候, 可M初學做飯的時候總覺得太遲了, 會融化不均勻。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 容易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 變得不易吸收, 還會使肉塊縮小、肉質變硬也不容易煮熟。
壞習慣二:用反復油炸過的油炒菜
M家喜歡喝豆漿, 尤其是夏天, 一天做兩鍋還嫌不夠。 豆渣濾了一大堆也不要浪費了, 攢好一大包用來炸米果, 然後每天早上取一些蒸食也是又經濟又食用的早餐。 這些炸過米果的油一般認為是炒菜格外地香, 但其實不應食用。 因為食油中的不飽和脂肪經過反復高溫加熱很容易產生各種有害的聚合物, 導致人體代謝停滯、肝臟腫大, 而且反復炸過的油的利用率只有一半油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中的維生素和脂肪酸更是已經遭到破壞了。
壞習慣三:使用鋁制炊具
看一看你的廚房, 其實鋁制炊具總有在其中。 燒菜的鍋是鐵制的或是不銹鋼的, 可是上面放著的卻是一把鋁制的鍋鏟。 鋁是人體每日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不過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的量就已經綽綽有餘了。 鋁進入人體以後大部分仍然會被排除, 但也有一部分會留在人體器官中, 當累積量達到所需值的5倍以上時, 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如抑制消化道對磷元素的吸收, 影響對鈣的吸收, 使老年人出現骨質疏鬆、易骨折, 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消化功能紊亂, 甚至引起大腦神經行為退化……實在是害人不淺。 鋁製品在餐具、炊具中的大量使用已經加速了人體內鋁的積累速度, 如果鐵鋁混用則會使其參與量增加8~10倍之多,
壞習慣四:凍肉用高溫解凍
從冰箱拿出硬得像冰塊一樣的肉類, 自然是很難下刀或是烹飪的。 冬天時解凍可以頭一天晚上就拿出來, 夏天則只要提前拿出1~2小時即可。 很多家庭主婦都喜歡把凍肉放在火爐旁邊或是用沸水、微波爐解凍, 這是錯誤的。 因為肉組織中的水分不能被細胞迅速吸收而只能外流, 因此解凍以後化除的並不僅僅是冰哦, 還有原本肉質中的水分, 因此肉的口感會差一些。 凍豬肉在遇到高溫時表面還會結成硬膜, 影響肉內部溫度的擴散, 給細菌造成繁殖的機會, 肉也容易變壞。 因此凍肉最好應在常溫下自然解凍。
壞習慣五:吃茄子去掉茄子皮
維生素P這玩意兒M是前不久才有所覺悟, 以前別人說起M還以為是在蒙人。 維生素P是對人體很有用的一種維生素, 在所有蔬菜中, 茄子中的維生素P含量最高, 而茄子中的維生素P最集中地地方是在其紫色表皮與肉質連接的地帶, 因此, 吃茄子應該連皮吃, 不要放過維生素P哦!
壞習慣六:在燒肉燉骨的中途加冷水
肉和骨頭中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 在燒煮過程中突然加冷水會使得湯汁溫度驟降, 蛋白質和脂肪會迅速凝固, 肉和骨頭的空隙也會迅速收縮而不容易煮爛, 而且它們原本的鮮味也會大打折扣。
壞習慣七:黃豆沒有煮透
一整個夏天M都在和自己的體重較勁兒,
壞習慣八:炒雞蛋放味精
番茄炒蛋是很多人做過的第一道菜, 因為簡單易學也因為味道鮮美。 炒雞蛋該不該放味精呢?這是一個好問題, 雞蛋本身含有與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 因此炒雞蛋的時候沒有必要再放味精, 因為味精會破壞雞蛋的天然鮮味, 浪費了一道簡單又好味的家常美食。
各位新上任的“大廚們”, 嚴防這八種壞習慣, 注意烹飪細節, 為自己和家人的口福與健康加分吧!
為自己和家人的口福與健康加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