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雨水”養生:潮濕天需養脾胃

這個星期將迎來雨水節氣。 養生專家提醒, 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 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 導致氣溫不僅偏低, 而且寒中有濕。 這種濕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 因此, 市民應該注意身體保健, 避免在這個時候招病。

需要提醒的是, 不要過早減去外衣, 應多捂一段時間, 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 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由於春氣湧動, 身體偏熱的人容易出汗, 這時候脫衣服容易著涼, 不減衣服悶熱難受。 養生專家建議, 體熱的市民出門在外可多帶一件輕便的衣服, 避免著涼。

“因為春季體熱外泄, 濕寒交換於內, 容易傷骨關節致病。 尤其是一些年輕人, 自恃身體好, 卻不知道這些疾病會一直潛伏體內, 年老時聚積爆發。 ”

“倒春寒”易鬱熱, 不宜吃燥熱食物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 但又風多物燥, 常常會出現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 因此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 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的開始, 陽氣發越的季節, 應少食油膩之物, 以免助陽外泄。 所以, 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 多吃甜味, 以養脾臟。 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食物以平性為宜。 “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鬱熱, 因此不宜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 鬱熱使人“貪涼”, 過於食涼, 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

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症狀。 所以, 飲食保持中庸, 吃熱飯熱菜, 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