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生理情況下脾主運化, 胃主受納, 脾主升而胃主降, 脾喜燥而惡濕, 胃喜濕而惡燥, 在五行屬土。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 在五行屬木, 長期情志失調, 抑鬱不舒, 使肝氣鬱結, 疏泄失司, 肝木克土, 脾胃失和;暴飲暴食, 過食生冷, 食穀不化, 痰濕困阻, 脾氣不升, 胃氣不降;脾胃素虛或勞倦傷脾, 脾胃氣虛, 中焦不運, 水穀不化, 聚成痰濕, 進而使中焦氣機升降失常;脾胃虛弱, 健運失司, 水反為濕, 穀反為滯, 濕滯久鬱化熱, 寒熱互結胃脘。 以上終致胃腸運動功能紊亂, 上則胸悶哽咽, 中則胃脘脹痛, 下則大便秘結;胃氣不降反升,
1.肝氣犯胃型
由於當今社會競爭激烈, 生活節奏加快, 工作學習壓力加大, 精神緊張, 情志抑鬱, 易致肝氣鬱結, 橫逆犯胃, 脾胃受傷, 受納和運化水穀功能障礙, 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症見:胃脘脹痛, 脘痛連脅, 胸脘痞滿, 納呆噯氣, 喜歎息, 煩躁易怒, 或焦慮不寐, 隨情志因素而變化, 舌苔薄白, 脈弦。 治宜疏肝理氣、化滯消痞。
2.飲食停滯型
由於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往往易暴飲暴食, 嗜食肥甘厚膩, 損傷脾胃, 中焦氣機阻塞, 健運失司, 腐熟無權。 症見:脘腹脹滿, 噯腐吞酸、納呆噁心, 或嘔吐不消化食物, 舌苔厚膩, 脈滑。 治以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3.脾胃虛弱痰濕停止型
素體脾胃虛弱, 或由於各種原因日久損傷脾胃致脾胃虛弱, 納運無力, 痰濕滯留中焦, 脾氣不升, 胃氣不降, 氣機逆亂。 症見:胃脘痞滿, 餐後早飽, 噯氣, 不思飲食, 口淡無味, 四肢乏力沉重, 常多自利, 舌苔白膩, 脈沉濡緩。 治宜健脾益氣、和胃化濕。
4.寒熱互結、氣不升降型
由於誤用下劑, 損傷中陽, 外邪乘機而入, 或濕滯日久化熱, 寒熱互結, 氣不升降。 症見:胃脘痞滿不痛, 灼熱嘈雜吞酸, 口苦, 腸鳴泄瀉, 舌苔薄黃而膩, 脈弦數。 治宜辛開苦降、和胃消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