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綜合征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神經衰弱綜合征是指繼發於軀體疾病或腦器質性疾病基礎上而出現的一組神經衰弱症候群。
神經衰弱是由於大腦神經活動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而產生的一組以精神易興奮, 腦力易疲勞, 情緒不穩定等症狀為特點的神經功能性障礙。 伴隨緊張、衝突、挫折和猜疑, 神經衰弱的特徵常表現為易興奮和易疲勞, 並且多數患者會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和記憶力減退症狀。 國家重點圖書《現代物理治療學》中闡述, 大自然空氣中的負離子可有效改善神經衰弱狀態,
有學者認為神經衰弱者的疲乏是有選擇性的, 即對有興趣的情緒體驗不易疲乏, 而對無興趣或潛意識中有抵觸情緒者則容易疲乏, 這是其特點。 主要臨床表現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衰弱症狀 這是本病常有的基本症狀。 患者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腦, 或腦力遲鈍, 肢體無力, 困倦思睡;特別是工作稍久, 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 思考困難, 工作效率顯著減退, 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復其疲勞感。 很多患者訴述做事丟三落四, 說話常常說錯, 記不起剛經歷過的事。
2.興奮症狀 患者在閱讀書報或收看電視等活動時精神容易興奮, 不由自主地回憶和聯想增多;患者對指向性思維感到吃力,
3.情緒症狀 主要表現為容易煩惱和容易激惹。 煩惱的內容往往涉及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矛盾, 感到困難重重, 無法解決。 另一方面則自製力減弱, 遇事容易激動;或煩躁易怒, 對家裡的人發脾氣, 事後又感到後悔;或易於傷感、落淚。 約1/4的患者有焦慮情緒, 對所患疾病產生疑慮, 擔心和緊張不安;例如, 患者可因心悸、脈快而懷疑自己患了心臟病;或因腹脹, 厭食而擔心患了胃癌;或因治療效果不佳而認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 這種疑病心理, 可加重患者焦慮和緊張情緒, 形成惡性循環。 另有約4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現短暫的、輕度抑鬱心境,
4.緊張性疼痛 常由緊張情緒引起, 以緊張性頭痛最常見。 患者感到頭重、頭脹、頭部緊壓感, 或頸項僵硬;有的則訴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睡眠障礙 最常見的是入睡困難、輾轉難眠, 以致心情煩躁, 更難入睡。 其次是訴述多夢、易驚醒, 或感到睡眠很淺, 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 還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後疲乏不解, 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 上床睡覺又覺腦子興奮, 難以成眠, 表現為睡眠節律的紊亂。 有的患者雖已酣然入睡, 鼾聲大作, 但醒後堅決否認已經睡了, 缺乏真實的睡眠感。
6.其他心理生理障礙 較常見的如:頭昏、眼花、耳鳴、心悸、心慌、氣短、胸悶、腹脹、消化不良、尿頻、多汗、陽痿、早洩或月經紊亂等。 這類症狀雖缺乏特異性, 也常見於焦慮障礙、抑鬱症或軀體化障礙, 但可成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訴, 使神經衰弱的基本症狀掩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