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自然愛自己

春困、秋燥、關節痛……天氣就像小娃娃的臉, 說變就變。 在這樣變幻無常的自然環境裡, 我們時常會感覺到身體“有毛病了”。 全球氣候變暖, 人類生存的環境受到極大挑戰, 衛生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部門之一。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 今年的主題是“保護健康不受氣候變化的危害”。 專家呼籲, 市民要認識氣候變暖對健康的危害, 從身邊小事做起, 讓健康和氣候和諧相處。  
健康殺手天氣變化“惹”出種種疾病 
清明節當天早晨, 細雨淅淅瀝瀝。 而頭天晚上, 市民李大爺就感覺“膝蓋酸痛”。 這是李大爺“特有”的老寒腿“天氣預報功能”。
李大爺患關節炎多年, 只要天氣變壞, 比如下雨或者暴風雨來臨前, 他就能感覺到患病部位疼痛加劇。
大氣的無常運行, 就出現了很多像李大爺一樣的“氣象臺”。 例如, 人們感覺到“骨頭痛”、“困倦”、“煩躁”時, 常常預示著要變天了。 疾控專家表示, 其實天氣對人體的影響不僅是一些感覺上的不適, 它還會使一些慢性病復發和加重, 比如, 冬季易發潰瘍病, 天氣劇烈變化時關節炎、陳舊性骨折和軟組織損傷的疼痛加劇;乙腦多發于夏、秋季;麻疹、流腦、猩紅熱流行於冬春…… 
積極行動狙擊可預見的氣候疾病增加 
有關環境保護專家表示, 氣候變化對於健康的影響數年或數十年後會很難扭轉, 但這些可能的影響有許多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
專家呼籲, 必須從現在開始採取行動, 通過有力、有效的減緩性措施和適應性措施, 穩定氣候, 使可預見的氣候相關疾病不再增加。  
環保專家建議, 要加大宣傳力度, 普及氣候變化方面的相關知識,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保護環境, 保護健康不受氣候變化的危害;同時建立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監測預報預警系統, 通過研究得出氣候變暖與健康的關係, 如溫度對心血管、血壓等的影響, 然後把結果用於預報模式。 對於個人, 則要經常鍛煉身體加強保健, 講究個人衛生, 要堅持接種疫苗, 提高免疫力, 預防傳染病。  
專家呼籲改善空氣品質, 減少疾病 
地球正在變暖, 變暖的速度在加速, 而人類行為是罪魁禍首。
如果變暖趨勢得不到控制, 人類會面臨更多與自然災害和熱浪相關的傷害及疾病。 儘管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很難扭轉, 然而這些可能的影響可通過我們的行動來避免和控制。 例如, 增加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以代替私家汽車, 將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還可以改善空氣品質, 進而減少呼吸道疾病及過早死亡。 騎自行車和步行增加體力活動, 可以降低肥胖症及有關疾病的發生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