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提到這兩個字就會讓人毛骨悚然, 那麼在我們生活中癌症都會出現哪些症狀呢?我們要如何避免癌症的防病率呢?要如何做好預防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怎麼做才能提前預防癌症發病率。
牙齒與癌症
多項研究表明, 牙醫可起到預警作用。 大眾養生網報導如果牙齦創口一兩個星期都不能癒合, 或者某一區域的黏膜長時間呈白色或者紅色, 而不是正常的粉紅色的時候, 需要就醫以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牙齒與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看起來白亮白亮的,
牙齒不齊易誘發舌癌
舌癌多發生於舌緣, 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處, 常為潰瘍型或浸潤型。 一般惡性程度較高, 生長快, 浸潤性較強, 常波及舌肌, 致使舌運動受限, 使說話、進食及吞咽均發生困難。 舌癌向後可以侵犯舌齶弓及扁桃體, 晚期舌癌可蔓延至口底及頜骨, 使全舌固定。
專家們認為, 牙齒對舌部的長期接觸磨損, 可使舌頭局部形成慢性病灶;青壯年男性吸煙、飲酒較多, 這些複雜的有害因素長時間刺激損害舌病灶,
因此, 醫學專家告誠人們, 一旦發現口腔內有牙齒的凸斜、牙齒畸形, 向舌端生長迅速的智齒及異常排列現象, 尤其是長期的牙齒與舌的抵觸、磨擦或碰咬現象, 要引起高度重視, 及早到醫院口腔科檢查, 進行必要的矯形處理, 以防患於未然。
牙周病致心臟病
此外,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聯繫。 牙齦發炎會導致C-反應蛋白增多, 而C-反應蛋白偏高被認為是心臟病的一個致病因素。
紐約大學牙醫學院齲病學與綜合護理系主任馬克·沃爾夫表示,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 牙斑中的細菌會阻塞動脈。
口腔中的細菌可能通過血液迴圈去到人體各處, 引發疾病, 這正是為何醫生會建議考慮接受非急性外科手術的患者先把需要處理的口腔問題解決掉。
牙醫能檢查艾滋
一些牙醫表示, 他們還需要隨時瞭解患者服藥的最新情況。 例如, 抗凝劑可導致口腔大出血, 常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藥物可致頜骨壞死。 在進行口腔手術前, 這兩類藥物都必須暫停服用。
降壓藥、鈣通道阻滯劑和一些消炎藥可導致牙齦嚴重潰瘍。 抗抑鬱症、化學療法等治療用藥可導致口幹, 導致平時可以保護牙齒的唾液分泌減少, 從而可能發生大面積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