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季六種食物可以養身禦寒

擂茶即把茶葉、花生仁、芝麻、糯米、生薑、食鹽放到碾缽裡擂碎, 然後沖上沸水精製而成。 源于漢, 盛行於明清, 現已成為人們喜歡的綠色飲料。 長期飲用擂茶有醒腦、明目、強腎、益智、抗輻射等多種養身保健功能, 特別是冬天飲用禦寒功效更為顯著。


茶葉。 茶葉中含有咖啡鹼和黃烷醇類化合物, 能引起高級神經中樞的興奮;兒茶酚胺能促進循環系統興奮。 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使人性情怡和開朗, 肝氣流暢, 氣血和達, 故可提高禦寒能力。


花生仁。 民間又稱“長生果”, 並且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

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類高, 它含有大量蛋白質和脂肪, 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很適宜製造各種營養食品。 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 而每百克花生仁熱量有573千卡。


芝麻。 黑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 還有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E、卵磷脂、鈣、鐵、鉻等營養成分。 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芝麻還能提供人體耐寒的蛋氨酸, 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 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


糯米。 糯米味甘、性溫, 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 營養豐富, 為溫補強壯食品, 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補血旺血的功效。 吃後會周身發熱, 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


生薑。
生薑性微溫、味辛, 古人認為“姜能助陽”, 溫肺暖胃;姜湯可加強心臟跳動、加快血液迴圈, 以保持身體溫度, 故生薑等溫性食物可以起到增加熱量的作用。

冬天, 氣候本來就十分乾燥, 使用煤爐、暖氣、空調等各種取暖器, 在產熱的同時猶如用火烤空氣, 使環境中相對濕度大大下降, 空氣更為乾燥, 許多人就會出現鼻咽乾燥、嘴唇乾裂、咽幹聲嘶、口苦乾咳、肌膚乾燥、呼吸不順暢, 甚至情緒煩躁等表現, 有的人還會出現頭暈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脈速及血壓改變、尿量減少、軟弱無力、流鼻血的現象, 這都是室內過於乾燥引起的。


人體在室內感覺舒適的最佳相對濕度是49%~51%, 相對濕度過低或過高, 都會對人體產生不適。 研究結果表明, 當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

鼻部和肺部呼吸道黏膜脫水、彈性降低、黏液分泌減少, 黏膜上的纖毛運動減緩, 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 刺激喉部引發咳嗽, 也容易引發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而空氣乾燥時, 流感病毒和引發感染的革蘭氏陽性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容易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 從而引發疾病。 由於濕度低, 人體表皮水分大量散失, 導致人的皮膚彈性下降, 加速皮膚衰老, 出現表皮粗糙、細胞脫落等現象,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皮膚抵抗病菌的能力, 就很容易引發感冒等疾病。


因此, 在寒冷的冬季應注意調節室內的濕度。 最好有一隻濕度計, 如相對濕度低了, 可向地上灑些水, 或用濕拖把拖地板, 或者在取暖器周圍放盆水,
以增加濕度;如果濕度太高, 則可開窗通風, 或用換氣扇將室內潮濕空氣排到室外, 以降低室內濕度。 此外, 如在居室內養上盆水仙花, 不但能調節室內相對濕度, 還會使居室顯得生機勃勃和春意融融。

冬季氣溫低, 身體散熱快, 相對產熱少。 寒冬胃腸功能不濟, 單純依靠正餐獲取的營養往往有失完整, 適當補充些零食會有益健康。


(1)葡萄乾、巧克力、糖果等, 為補充熱量的良好供源, 是防寒與保暖的助手;同時可防範眩暈、心悸、乏力等“低血糖反應”等。


(2)堅果中的核桃, 補鈣又益智、健腦;杏仁中的微量元素鎂較充裕, 鎂可顯著善護心肌, 提升心肌舒縮(運動)力;栗子可護腎、暖胃;山楂可“破氣行淤”並富含“金絲桃苷”及“熊果酸”,

有助消化油脂、降低血脂, 增添胃蛋白酶活性, 推動胃腸蠕動活力, 防治“食滯”, 促進消化。


(3)咀嚼零食可“運動您的臉”;增添唾液, 給口腔洗個澡。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殺滅細菌, 防治口幹;細嚼慢嚥尚可達到“叩齒保健”的效益。


但“零食”只能作為正餐的“補充”, 若過多進食“零食”而疏忽“正餐”, 或以零食取代常規正餐, 往往是誘發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