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 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 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裡急後重感覺, 故亦稱感染性腹瀉。 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 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 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 那麼腸炎患者該怎麼進行飲食調理與恢復健康呢?
炎症性腸病患者的飲食原則掌握二大方面:
一、飲食應易消化, 富營養, 高能量。
病人因病程長, 病變範圍廣,
如有消化不良或者小腸手術的患者, 會有維生素B12缺乏, 因為他們並不能從飲食或口服補充來吸收足夠的維生素。 補充維生素B12是必需的。 其他的維生素比如維D也是需要的。 , 維D 是骨質合成以及鈣的代謝的必需物質, 而且能夠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
二、炎症性腸病病人不能吃什麼?飲食要忌生冷辛辣粗纖維。
1.少吃粗纖維食物。 限制過多纖維飲食, 比如堅果、種子、穀類、玉米、水果以及各種各樣的蔬菜。 因為大量的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 並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而加重病情。 為使腸道得到適當休息, 膳食中應盡可能避免機械性刺激, 採用少渣飲食。 應儘量限制食物纖維, 如韭菜、芹菜、白薯、蘿蔔、粗雜糧、幹豆類等。 克羅恩病患者常有小腸狹窄梗阻, 粗纖維不易通過, 加上病損範圍廣, 一旦過多纖維食物進入小腸會引起收縮而出現腹痛,
2.不宜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指生冷瓜果、涼摸、涼飯。 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飲和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 忌生食水果和蔬菜, 適當減少飲食中纖維素成分, 減少對炎性腸粘膜的機械性損傷, 從而減輕症狀。
3.忌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韭菜、洋蔥、芥末、酒等食品。 這些食物易刺激結腸壁, 使腸壁水腫、充血、平滑肌痙孿, 引起本病復發。 患者應禁忌。 禁用帶刺激性的蔥、薑、蒜及大料等各種濃烈刺激的調味品。 啤酒、白酒、雞尾酒等都不能飲用。 以避免對腸粘膜的刺激。
4.不宜吃過多油膩食物, 油膩食物指肥肉、油炸煎炙的食品。 炎症性腸病的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
5.慎吃海鮮。 中醫將海鮮列為"發物"是有一定道理的, 海產品中的蛋白質不同於我們經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質, 某些異種蛋白質易引起過敏, 加重炎症反應, 所以炎症性腸病患者一定要慎食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