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患者應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
其鍛煉方法很多,
但為了達到儘快增加肌肉的目的,
須遵循一條共同的原則:鍛煉時,
在不增加運動次數和運動時間的前提下,
逐漸增加運動器械的重量,
使肌肉產生越來越大的力量來克服它,
並迅速感覺疲勞,
起到鍛煉肌肉的目的。
一般主張,
每次鍛煉以能連續做10下為准,
如超過10下,
就需增加器械的重量;或每次鍛煉連續做二三下,
每下堅持6—10秒,
超過者也需增加器械的重量。
這種鍛煉方法對增粗肌肉、增強肌力最為有效。
相反,
不增加器械的重量,
只是逐漸增加運動次數或延長運動時間,
則只能增加肌肉裡毛細血管的密度,
改善肌肉的血液迴圈,
改善肌肉運動時氧和能源物質的供應,
使肌肉不易疲勞,
而不能有效增強肌肉。
實踐也證明,
用較大力量運動10下左右即感覺明顯疲勞,
比用較小力量運動幾百次更加有效。
而日常生活中不少病人的鍛煉方法是不適宜的。
如下肢肌肉萎縮,
有人單用走路的方法去鍛煉,
以為走得越多越好,
實際上這不僅不能有效地增強肌力,
還會因肌肉鬆弛、關節不穩造成關節損傷。
又如採用手指滾動核桃和鐵丸,
這只能增強手指動作的協調性及手部肌肉的耐力,
而不能使手臂肌力增加和肌肉增粗。
肌肉萎縮的鍛煉要有針對性,
哪些肌肉發生了萎縮,
鍛煉時就必須作用到那些肌肉,
不要用其他健康肌肉的運動來代替萎縮肌肉的運動。
例如不要以聳肩來代替肩關節外展,
以肩外展來代替前臂旋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