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證明, 許多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 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高血壓病、閉塞性動脈硬化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先天性心臟病、肺原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糖尿病、高血脂症、惡性腫瘤、燒傷、休克及慢性肝腎疾病, 均與血液粘度升高有關。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 其內部各種分子和顆粒之間以及血液與血管壁之間必然會產生內磨擦力, 這種內磨擦力就是血液粘度產生的原因。 一旦粘度升高, 血液流動減慢, 大量脂質、脫落的細胞等易沉積在血管內膜上, 血中纖維蛋白、血小板等乘機在異物上聚集,
臨床觀察發現, 許多常見症狀, 如頭痛、頭沉、頭脹、眩暈、胸悶、麻木、刺痛、無力、視力陣發性模糊、複視、短暫失語、聽力下降、耳鳴、記憶力減退、嗜睡、共濟失調、腹脹、噁心嘔吐及情緒低落或急躁不安等, 也與血液粘度異常有關;而且這些症狀不少是隨著血液粘度升高而出現, 隨著血液粘度的降低而緩解。 因此, 血液粘度測定對上述症狀的出現與消失有提示及判斷作用。
血液粘度測定的另一個意義是對疾病的鑒別診斷有一定價值。 有些學者在腦血管疾病的研究中發現,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血液粘度明顯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