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生活細節 全方位預防糖尿病

時下, 糖尿病低齡化日益嚴重, 這一慢性病已並非“老人專屬”。 讓大眾瞭解糖尿病預防的重要性, 意義重大。 為此, 《印度時報》最新載文, 刊出孟買健康生活飲食診所註冊營養師和糖尿病專家蘇尼塔·帕薩尼亞博士總結出的“全方位防糖20招”。

生活習慣篇

瞭解糖尿病。 糖尿病離我們並不遠, 每個人都有必要正確瞭解相關知識。 熟悉它的病因、特點及危害, 實施糖尿病的預防性治療及預防措施就會更加簡單易行。

定期做體檢。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早期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 因此, 定期檢查至關重要。 抽血化驗有助於查出前期糖尿病,

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

早餐最重要。 健康早餐有助於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無論你餓不餓, 都應該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健康習慣。 吃早餐不僅有助於控制食欲, 而且有助於增強飽腹感, 進而控制午餐和晚餐的熱量攝入, 防止超重。

平時多鍛煉。 養成每天鍛煉的好習慣, 具有多方面的健康受益。 每天鍛煉可以保持健康體重, 降低血糖水準, 促進胰島素敏感性。 為了保持正常血糖水準, 每天應至少鍛煉30分鐘。

保證睡夠覺。 預防糖尿病, 每晚必須保證至少6小時高品質睡眠。 缺乏睡眠容易導致體內壓力激素升高, 進而影響胰島素分泌, 導致血糖失衡。 另外, 缺覺還會影響食欲調節激素的分泌, 使人容易出現飲食無度,

不知不覺變得肥胖, 最後一步步走向糖尿病的深淵。

努力減“肥肉”。 超重會增加糖尿病危險, 體重減輕10磅(約合4.5公斤), 則可顯著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但是, 很少有人能堅持減肥。 事實上, 減肥要講究科學, 通過健康的方式, 細水長流地減輕體重, 而不是拼命節食, 吃完就吐等。

經常曬太陽。 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一項研究發現, 通過沐浴早晨的陽光而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 有助於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素分泌量, 進而預防糖尿病發生。

身心要減壓。 壓力過大, 會引起身體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最終出現高血糖。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有壓力要學會適當宣洩, 可以通過練瑜伽、聽音樂、打坐冥想、練習深呼吸等方法放鬆身心。

徹底戒煙草。 吸煙會影響人體多種激素的分泌。 日本大阪大學一項涉及1300名參試者的研究發現, 每天吸煙超過30支, 糖尿病發病風險增加4倍;每天吸20~30支煙, 發病風險增3倍;每天吸煙20支以內, 糖尿病風險增加88%.徹底戒煙, 是預防糖尿病強有力的舉措。

正確飲食篇

適當減飯量。 對“微胖”人群來說, 可以每天適當減少食物攝入量。 比如, 過去每頓吃兩碗飯, 那麼儘量改為每頓吃1碗飯。 另外, 餐前喝杯水, 可以避免飲食過量。

多吃全穀物。 飲食中增加全穀食物不僅可防止糖尿病, 而且可以減緩人體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 控制碳水化合物食物攝入量, 多吃大麥、小麥、玉米、燕麥、大米、小米、蕎麥和高粱等全穀食物。

避免高脂肪。 垃圾食品及其他速食食品中過高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壞膽固醇水準,

不利心臟健康。 而高血脂同樣會影響血糖水準。 因此, 垃圾食品等高脂肪食物應當儘量少吃或不吃。

少喝甜飲料。 口渴的時候, 儘量喝白開水、礦泉水或牛奶, 避免蘇打水、糖分多的軟飲料或其他多味飲料。 因為所有甜飲料都含有一定的“隱糖”, 容易導致血糖猛升, 增加糖尿病風險。

零食要選對。 夜晚肚子餓的時候, 可以吃一碗健康沙拉, 而不要猛吃比薩餅。 另外, 沙拉應保持清淡口味, 稍微加點醬汁和低脂乳酪或蛋黃醬。

蔬果多樣化。 肉食美味可口, 但是不能天天吃, 因為肉食吃得過多也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每天多吃各種蔬菜, 有助於補充身體必需的多種營養素, 防止糖尿病發生。

補充纖維素。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有助於減緩胃腸內食物消化速度, 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美國飲食指南建議, 每天至少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 可調節血糖水準。

平常多喝水。 每天保證充足飲水量, 有助於充分利用血液中的血糖, 使之穩定。 此外, 保證體內水分充足有助於調節身體各項功能。

肉桂助降糖。 德國一項研究發現, 飲食中增加某些調料(特別是肉桂)有助於啟動人體內可啟動胰島素受體的某些酶, 從而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另外, 肉桂還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降低高血脂危險。

多吃豆製品。 大豆是預防糖尿病的最佳食物之一。 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有助於降低血糖水準。 與其他食物相比, 大豆含熱量相對更低, 適量補充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天天喝綠茶。每天喝綠茶有助於去除體內危害健康的自由基。另外,綠茶中的茶多酚等多種抗氧化劑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預防或控制糖尿病病情。

適量補充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天天喝綠茶。每天喝綠茶有助於去除體內危害健康的自由基。另外,綠茶中的茶多酚等多種抗氧化劑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預防或控制糖尿病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