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開始長出的時間大約在1歲半左右。 根據這樣的規律, 孩子什麼時候應該能夠咀嚼小塊狀的食物呢?是孩子先學會咀嚼, 還是先提供塊狀食物促進孩子學會咀嚼?孩子的咀嚼功能是否應該訓練?要是需要訓練, 該如何訓練呢?
例1、孩子已經10個月, 已長出前面的4顆小牙。
生長發育一切正常, 只是近來大便次數開始增多。 原來每天1-2次大便, 大便性狀非常正常——黃色軟便。 近來, 孩子每天至少排便3次, 每次量多, 且消化極差, 經常可以見到沒有消化的食物。
父母認為孩子已10個月, 應該可以進食接近大人的食物。
例2、孩子已經2歲半, 生長發育都很正常。
家長唯一擔心, 也十分惱火的是, 孩子至今拒絕接受含有小塊狀的任何食品。 只要食物中含有塊狀食物, 他一定吐出來。 父母形容, 孩子進食時幾乎沒有咀嚼動作, 完全同小嬰兒一樣, 僅僅是吞咽。
咀嚼雖然是人的本性之一, 但也不是先天固有的, 需要有一定的先提條件——磨牙的存在和有效咀嚼動作。
對於磨牙還沒有萌出前的嬰兒, 家長應該有意地先訓練孩子的咀嚼動作。 當孩子進食米粉等泥糊狀食品時, 家長嘴裡也同時咀嚼口香糖之類的食物, 並同時進行誇張地咀嚼動作。 通過這樣的表演式的行為誘導, 孩子就會逐漸意識到進食非液體食物時應該先進行咀嚼, 才能吞咽。 逐漸地咀嚼式表演的誘導, 孩子就會學會吞咽前的咀嚼動作, 即使孩子學會了咀嚼, 在磨牙萌出之前, 還是不能給嬰兒提供含有小塊狀的食物。 否則, 無效或效果極微的咀嚼動作不能達到食物有效的研磨。 這樣的食物直接吞進胃腸,
磨牙萌出, 加上有效的咀嚼動作就可開始真正咀嚼塊狀食物了。 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家長不要操之過急。 此時, 家長給孩子餵飯時, 仍然要進行表演式的咀嚼表演。 使孩子鞏固進食時先咀嚼再吞咽的習慣。 如果孩子在磨牙萌出之前學會咀嚼, 就有可能出現例2提到的即使有了磨牙同樣不咀嚼即吞咽的現象。
咀嚼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既要等待磨牙的萌出, 又要及早訓練咀嚼功能。 如果兩者不能得到很好的匹配, 就會出現囫圇吞棗進食現象;或者咀嚼進食塊狀食品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