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湯劑以水為溶媒, 加水量的多少, 主要以藥物的性能、體積、吸水量及藥量而定, 不可過多, 也不可過少。 煎中藥時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 可採取以下方法。
傳統加水法
將中藥置於砂鍋內, 用手將藥攤平, 然後加入高出藥面3-4釐米的水。 此方法最為簡單方便, 使用最多, 但是準確度稍差。 若藥中花(如旋複花、袋袋花等)、葉(如桑葉、枇杷葉等)類較多時, 還可適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
即採用量杯或量筒加水, 按不同的藥物及其頭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 一般而言, 調理、滋補類藥, 頭煎 700-900毫升, 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藥,
重量加水法
即按藥物的總重量, 確定加水量。 將配好的中藥(1劑)稱一下重量, 然後根據1克中藥加10毫升水的原則, 把總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 餘下的35%留給二煎用。 例如, 滋補調理藥人參養榮湯, 藥物總重量為150克, 加水量應為1500毫升, 頭煎應加65%即為975毫升, 二煎加水35%為525毫升。 該方法加水準確, 特別是藥物種類多、藥量大的中成藥方劑更為適宜。 此法雖然比以上兩種方法麻煩, 但較準確。
煎中藥忌加熱水
當熱水加入生藥內時, 生藥的外層組織由於受高溫的驟然衝擊, 立即凝固、緊縮, 尤其是蛋白質在細胞壁上形成一層不可逆轉的變性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