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半夜被人叫醒之後又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想翻個身卻發現身體不聽使喚, 好像有什麼東西強按住了我的手和肩, 讓我不能動彈, 想說話卻說不出來, 眼睛卻可以睜開, 口幹胸悶, 不論自己怎麼掙扎、怎麼用力想讓自己身體動一下, 都無濟於事……這是怎麼了?專家解釋了, 這其實是睡眠癱瘓症, 維持正常作息, 狀態就會減輕。
【案例分析】
小徐最近兩個月每次睡覺時, 半夢半醒之間, 總能聽見周圍的聲音, 但奇怪的是, 無論自己怎樣用力, 卻都使不上力來, 想大叫也叫不出聲, 想睜開眼或翻身起床, 卻一動也不能動。
專家點評:像小徐這樣的情況, 在醫學上有一個正規的學名:睡眠癱瘓症, 在民間被俗稱為“鬼壓床”或“鬼壓身”, 一般來說, 人若睡眠不足或是睡眠品質不好, 有呼吸阻塞或猝睡症的人, 都容易出現“鬼壓床”, 會有眼睛睜開但全身無法動彈的情況。 在午休和晚間睡眠時都可能發生。 多發于青少年以及年輕人, 此類人群通常生活壓力過大, 作息時間不規律, 經常熬夜、失眠以及焦慮。
“鬼壓床”其實是睡眠癱瘓症
“鬼壓身”的現象, 在睡眠神經醫學上是屬於一種睡眠癱瘓(麻痹(sleepparalysis))的症狀,
其實睡眠癱瘓症並不少見,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尤其是青少年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據美國研究報告, 有40%至50%的人, 在一生當中至少會經歷一次睡眠神經癱瘓(鬼壓身), 人數比例不算低, 所以, 當你遇到「鬼壓身」後, 大可不必焦慮不安, 去找所謂的“高人”解厄運。 明白了睡眠的真相, 自可心安理得, 高枕無憂。
維持正常作息, 狀態就會減輕
睡眠癱瘓症可以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試著不要讓自己太累, 不要熬夜, 維持正常的作息通常就會減少發生的機會。 不過, 如果發生的頻率過高, 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品質, 或者合併有日間嗜睡的現象, 則應該找醫師以藥物幫忙, 或監別診斷是否另其他的問題。
學會給身體分段減壓
1、放鬆全身:將全身分為若干段, 然後自上而下進行分段放鬆。 其順序為:頭部—頸部—兩上肢—胸腹—背—兩大腿—兩小腿。 接著再採用倒行放鬆的方式, 自下而上分段放鬆。 其順序依次為:兩腳—兩小腿—兩大腿—臀部—腰背部—腹胸部—頸部—頭部。 連續做3組, 對消除緊張情緒及身體疲勞非常有幫助。
2、頭部:取坐位或臥位, 用兩手掌心分置頭顳部(耳朵上邊)兩側, 按1~2分鐘;再用兩手四指彎曲叩打前額髮際, 繼續向後, 沿頭頂至後髮際叩打;左手手掌橫放於頭頂後半部, 右手手掌向上放於頭頂前半部, 兩手同時拍打頭頂, 左手拍打左半側至頭頂前部, 右手拍打右半側至頭頂後部, 再拍打回復原位, 上下共3~5遍。
3、頸部:雙手手指交叉, 放在頸部後方, 來回輕柔地摩擦頸部50~100次;用拇指與食指、中指相對按揉提捏風池穴(頭部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取直立位, 頭部向右側傾斜, 將右耳貼於右肩上, 1分鐘後, 換另一側。
4、眼睛:閉目轉動眼球。 先按順時針轉動6次, 再按逆時針轉動6次。 然後睜開眼睛向窗外遠處綠色草坪或樹木眺望2—3分鐘。
5、腰背部:腰背部酸痛時, 揉腰眼穴, 雙手握拳, 用拇指指掌關節緊按於腰部凹陷處, 用力作旋轉式揉按5~10分鐘;搓擦腰骶部, 先將兩手掌搓熱, 再按緊腰部, 用力上下擦搓, 以感覺腰部發熱為度, 反復20~40次, 每日一次;用手指指面緊貼於大椎穴(頸部下端,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約與肩平齊)往返摩擦。
6、手腕:針對手指關節疼痛, 使用滑鼠一個小時的時候, 來做—個休息動作。 點滑鼠的時候, 我們的手指是上下動的, 單一、重複地調動食指和中指, 無論怎麼動, 手指都是彎曲的。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一種調整方法是做反方向運動, 讓食指或中指、甚至五個手指一起做背曲動作, 往手掌背的方向翹、伸。 一開始是慢慢地、輕輕地,然後伸展到最大限度,就像手指在伸懶腰,讓窩太久的氣血得到釋放、流通,促進了新陳代謝。
7、上肢:做聳肩運動20~30次;前後甩臂,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20~30次;雙手手掌、手背互相搓擦,以感覺發熱為止。
8、下肢:用拇指和其他手指輕柔地旋轉每個腳趾,力量適中,從腳趾跟部一直搖動到頂端。在每個腳趾表面緩慢地移動拇指。當拇指移動到頂端時,伸展腳趾,伸縮雙腳,做幾下踝關節旋轉動作。
一開始是慢慢地、輕輕地,然後伸展到最大限度,就像手指在伸懶腰,讓窩太久的氣血得到釋放、流通,促進了新陳代謝。7、上肢:做聳肩運動20~30次;前後甩臂,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20~30次;雙手手掌、手背互相搓擦,以感覺發熱為止。
8、下肢:用拇指和其他手指輕柔地旋轉每個腳趾,力量適中,從腳趾跟部一直搖動到頂端。在每個腳趾表面緩慢地移動拇指。當拇指移動到頂端時,伸展腳趾,伸縮雙腳,做幾下踝關節旋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