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 需要不急不躁, 才能水到渠成, 太極拳畢竟是門武術, 需要我們不但恒心練習, 而且招式招法一定要對, 不至於走入偏門對身體有害,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視頻, 以及對於樁法的說明, 希望大家認真練習。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樁法說明:
樁法動作簡單, 意念如靜, 練時兩腳踏實, 立身中正, 不僅能增加腿部的支撐力, 而且時間長久可以增加內氣, 它又是老師對學生, 也應該是學生自己對自已意識、性格、品德的考驗。 樁法為基礎, 如蓋樓之地基, 習字之橫、撇、豎、挪。 學者不可忽視,
一.開立步樁
要求:兩腳開立與肩同寬, 或略比肩寬, 兩腳尖向前微外擺, 兩腳平踏地, 意腳心虛而上提, 但不可故意腳趾抓地, 屈膝松胯, 兩膝正對腳尖, 但不可超過腳尖, 松胯泛臀, 開襠貴圓。 上身自然正直, 含胸塌腰, 腰腹充實, 兩臂自然環抱於胸前, 四指相對, 兩大指自然向上, 從左手中指繞左臂、後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圓形。 頭虛領頂勁, 自然正直, 眼正平視, 耳聽身後, 牙齒嘴唇微合, 舌尖輕抵上顎, 呼吸自然, 心平氣和。
要點:1. 體會身體的立身中正, 體會身體重量由上而下順應地球之重力平均落於兩腳腳心處。
2. 關於襠:要“開”。 大小便之間謂之襠,
3.關於臀:要“泛”。 陳氏太極拳對於臀的要求是“泛”。 “斂”相對於“突”。 斂臀, 則前襠合不住, 胯不能松沉向下。 突臀, 則腰不放鬆, 心氣不能下降。 泛臀處於斂臀與突臀之間, 是開襠松胯, 立身中正的自然結果。
4.關於胸:要“含”, 並不是胸向背後方向凹進, 而松沉向下的自然表現。
5. 關於背:要“圓”宜松沉向下, 忌向後拔而成駝背狀。 6. 關於腰:要“塌”, 即向下松沉之意, 忌腰向前挺。
7. 關於肩:要“松”, 肩不要過於下壓, 或過於前扣, 以自然為好, 肩頭轉動前、後、上、下處處留有餘地而不失中正, 意松沉向下而使手臂延長。
8. 關於腋:要“虛”, 腋下不可夾。
9 . 關於肘:要“墜”, 墜肘並不是肘尖向下為墜肘, 也是貴在意念松沉向下, 肘要護肋但不可貼於肋。
10. 關於項:要“直”, 後頸部兩條大筋為佐氣之通道, 故不可萎靡。
11. 關於顎:要“收”, 下顎微收, 既護住喉頭, 亦直起後頸部。
12. 關於頭:要“頂”, 頭為一身之主宰, 故頭不可低, 如低頭, 則全身不知所附, 頭應自然正, 虛領頂勁, 頭上如頂一棉花團, 不可掉。
二.橫襠步樁(偏馬步樁)
1. 單鞭樁
要求:身體正對鏡面(參照面), 兩腳開立約兩肩寬, 左腳尖微外擺向前, 左腿屈膝松胯, 左膝正對左腳尖, 右腳尖微內扣向前, 右膝與右腳尖關照, 不可有跪地之意, 右腿伸但不僵直, 上身自然正直, 身體重量左腿承受約七分, 右腿承受約三分。 左手成掌順基大腿方向伸出,
要點:體會身體的立身中正, 體會身體重量順應地球重力向下, 落於兩腳腳心處, 體會兩腳的虛實, 體會步伐大小與身體重心高度的關係, 體會兩腿的屈與伸, 體會兩臂的開與合, 體會兩臂伸中有屈, 屈中有伸。
2. 懶紮衣樁
要求:身體正對鏡面, 兩腳開立約兩肩寬, 右腳尖微外擺向前, 右腿屈膝松胯, 右膝正對右腳尖但不可過, 左腳尖微內扣向前, 左腿伸但不僵直,
要點:體會身體的中正, 頭的中正, 眼神的中正。 體會身體重量順應地球重力落於兩腳的腳心處。 體會身體各關節的放鬆與支撐。 體會兩腿的虛與實、伸與屈。 體會兩臂的開與合、伸與屈。 體會身體重心的高度與步伐大小的關係。
三.開立步轉腰
要求:兩腳開立與肩同寬, 或略比肩寬, 屈膝松胯,立身中正,頭自然正直,兩臂夾肘,兩手握拳於胸前,拳心朝下。身體以脊柱為軸左右旋轉。
要點:體會立身中正。 體會身體中軸定於兩腳之間,垂直於地面左右旋轉。 體會身體中軸旋轉時上下同步,中軸不要扭曲。 體會在旋轉中頭與身合、肩與胯合,膝與腳合。 體會在旋轉中腿的屈伸。
誤區:轉腰不是擰腰,擰腰出現腰脊扭曲,容易出現運動傷害。轉腰是蹬勁起於腳,催於胯,帶動腰左右旋轉,手領身隨,手隨身轉,這樣才能保證上下相合、上下相隨。
屈膝松胯,立身中正,頭自然正直,兩臂夾肘,兩手握拳於胸前,拳心朝下。身體以脊柱為軸左右旋轉。要點:體會立身中正。 體會身體中軸定於兩腳之間,垂直於地面左右旋轉。 體會身體中軸旋轉時上下同步,中軸不要扭曲。 體會在旋轉中頭與身合、肩與胯合,膝與腳合。 體會在旋轉中腿的屈伸。
誤區:轉腰不是擰腰,擰腰出現腰脊扭曲,容易出現運動傷害。轉腰是蹬勁起於腳,催於胯,帶動腰左右旋轉,手領身隨,手隨身轉,這樣才能保證上下相合、上下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