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祛濕, 很多人都會想到紅豆, 其實要說祛濕效果好, 真正值得推薦是赤小豆而非紅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 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 如果與鯽魚、薏苡仁等搭配, 祛濕效果會翻倍。
赤小豆的功效多多 可健脾利濕利尿
中醫認為,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 入心、小腸經。 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 主治水腫、腳氣, 而有產後缺乳、腹瀉、黃疸或小便不利、痔瘡也可通過用赤小豆熬湯或研磨成粉服用輔助治療。
祛壓降脂
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作用, 使血壓更易控制, 並使毛細管擴張, 血黏度降低,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紅豆含可觀的蛋白質、微元素, 有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
預防骨質疏鬆
日前, 日本食品和農業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 赤小豆皮中所含成分, 能夠預防骨質疏鬆症並改善其症狀。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是由於人體破骨細胞的功能超過了成骨細胞, 以至骨質變得疏鬆所致。 赤小豆皮所含色素成分的多酚可以改善這一情況, 研究人員認為, 用赤小豆烹製的帶色紅豆糯米飯等, 多酚能夠被順利攝取。
利尿消腫
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 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能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的水分, 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 有利尿、消水腫作用。 赤豆還可用於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於瘡毒之症,
健脾利胃
紅小豆煮粥食之, 有健脾胃、利水濕的作用。 凡脾虛不運、腹水脹滿、小便不利、黃疸、瀉痢者, 皆可食之。
赤小豆這樣吃, 祛濕效果翻倍
既然赤小豆可以健脾利濕, 那麼應該怎麼吃才好?其實, 赤小豆最適合與鯽魚、薏苡仁等祛濕食物進行搭配, 這樣可以放大祛濕效果。
赤小豆和鯽魚
赤小豆鯽魚是利水“良配”, 鯽魚味甘、性平, 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 兩者相搭, 經典之作。
原料:赤小豆500克, 活鯽魚1條, 蔥、薑、鹽適量。
制法:將赤小豆洗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 補虛消腫。 適宜腎性水腫患者食用。
赤小豆和薏苡仁
“赤小豆”和“薏米(薏苡仁)”的祛濕組合有多強大?且看書籍記載的“痕跡”, 赤小豆出現的地方必出現薏苡仁, 可謂是“孿生姐妹”, 兩者相搭促進代謝, 利水消腫、美容養顏、瘦身減肥。
原料:赤小豆30克, 薏苡仁60克。
制法:浸泡半個小時左右然後一起下煲做湯, 武火煮開後文火煮1.5小時。
用法:吃渣喝湯。
功效:清熱解毒, 補虛消腫, 減肥, 雙倍祛濕。
赤小豆與紅豆的區別
很多人並不清楚赤小豆與紅豆的區別, 其實, 簡單來說赤小豆的藥效比紅豆更好, 更適合藥用。
赤小豆做粥、做餡、做小吃皆宜。 用赤小豆、粳米煮粥, 不但利水消腫,
紅豆的小豆莢可食用。 紅豆有一種獨特的味道, 可以像綠豆一樣烹食, 還可發芽或烤後當做搭配咖啡的點心食用。 用冷水浸泡過的紅豆需煮20分鐘, 未浸泡過的需煮25分鐘;紅豆乾燥後可食用, 經常與大米一起做粥;在亞洲, 紅豆可做成麵團, 味道香甜並可替代番茄麵團, 紅豆磨成麵粉後可做各式糕點。
中醫師說, 赤小豆與紅豆儘管長相不同種屬卻相同, 同屬豆科植物, 性質和營養成分也接近,
其實兩種豆子是很容易區分的, 只要仔細地觀察, 就算兩種豆子混在一起放, 還是能夠輕易區分開的。
因此, 要想祛濕效果好, 大家最好用赤小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