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治病 看傷寒學少陽病別只盯著膽
中醫在治療疾病上,有非常大的優勢,而中醫的書籍也非常的多,很多都是有幾千年的歷史,相信懂中醫的人都清楚《傷寒論》。同時,對於少陽病的治療,中醫也是非常佔優勢的,而中醫認為,我們在治療的時候不要就...
2016-05-20 -
甲型副傷寒的傳染途徑
一、甲型副傷寒的傳染途徑1. 甲型副傷寒的傳染途徑之水源2. 甲型副傷寒的傳染途徑之食物傳播3. 甲型副傷寒的傳染途徑之日常生活接觸二、甲型副傷寒吃什麼比較好1. 甲型副傷寒吃糖類食物2. 甲型副傷...
2017-02-11 -
傷寒遺毒型小兒乳蛾
治療方法:用治單乳蛾一方,明日用治單乳蛾二方。 病因病機:此症因傷寒後發散未盡。 證候表現:身熱噁心,恐見痧疹,六脈浮數,生於雙蛾之旁,或左或右。 處方:用六味東加:蘇葉(一錢)羌活(二錢)鮮新芫...
2017-02-18 -
太陽傷寒表實與太陽誤下邪氣
外感熱性病類型繁多,不同類型,當選用不同方藥區別論治,不能執一方一藥以應付複雜的病變。桂枝湯主治範圍雖廣,但其作用也有一定限度,它的主要功能是疏風解表,調和營衛,適用於發熱、惡風、汗出、脈浮而緩的...
2017-02-19 -
咽喉乾燥者、淋家、汗家患傷寒表實證不可發汗
傷寒表實非汗不解,但也有不可發汗的,具體問題要作具體分析。 咽喉乾燥者。《傷寒論》提出“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咽喉在人體是一個重要的門戶和通道,亦是陰液集聚之處,許多經脈都從這裡通過,特別是肺腎...
2017-02-19 -
《傷寒論》辨陽明腑實八法
《傷寒論》陽明腑實證是陽明病燥熱傷津的極重階段,故及時判斷陽明腑實證形成與否,果斷“急下存陰”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實證是否已成的要點為大便難、大便硬或燥屎內結,但臨床不可過於機械。現將《傷寒論》中辨...
2017-03-11 -
《傷寒論》頭痛證治辨析
《傷寒論》中涉及頭痛見證的條文,共有17條。其中“太陽病篇”12條、“陽明病篇”、“少陽病篇”、“厥陰病篇”各1條,“霍亂病篇”2條。在這些條文中,對於頭痛的論述,有的在討論主證時提出,有的在論述兼...
2017-03-11 -
《傷寒論》詞義劄記
《傷寒論》是中醫的經典著作,但其寫作年代久遠,有個別文詞古奧難懂,今就其中幾個詞義提出一點看法,以期能更準確地理解原文。 似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溫覆令一時許,遍身zhizhi,微似有汗益...
2017-03-11 -
《傷寒論》“炙甘草”當為炒甘草
甘草古稱國老,筆者總結其核心功效為“緩”,分別言之,為:緩虛、緩急、緩激、緩毒。《傷寒論》所載110多首方劑中,有70首用到了甘草,足見其臨床使用之廣泛。但是目前甘草的用法影響了甘草的應用。目前臨床...
2017-03-11 -
須用經方理論解讀《傷寒論》(下)
“傷寒脈浮、自汗出微惡寒”,為桂枝湯證,但見“小便數”,知為合併裡飲證;又見“心煩……腳攣急”,為津液傷而裡熱顯,故所述為外邪裡飲津虛生熱證,六經辨證屬太陽太陰陽明合病證,不是單純的桂枝湯方證,用桂...
2017-03-11 -
須用經方理論解讀《傷寒論》(上)
“咽中幹、煩躁,明明是陰虛生熱,為何用甘草乾薑湯治療?”“治療又用桂枝湯、又用甘草乾薑湯、又用承氣湯、又用四逆湯,這條到底是什麼證?”不少醫者常對《傷寒論》第29條提出質疑。 《傷寒論》六經不同於《...
2017-03-11 -
《傷寒論》273條“自利益甚”析義
每讀《傷寒論》,到273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讀“自利益甚”時總覺不妥,何謂“益甚”?不就是“更厲害了” 嗎?和什麼比較更厲害了呢?沒有什麼前...
2017-03-11 -
《傷寒論》“汗出……不能發黃”的啟示
按劉渡舟先生的解讀,陽明病發黃的原因為:“陽明病法多汗,今反無汗……濕熱交鬱,皆無路可出……薰蒸於外,則其人身必發黃。”也可以這樣理解,內有濕邪,鬱而化熱,無路可出,於是症狀百出。發黃只是其中一種。...
2017-03-11 -
談談《傷寒論》“欲解時”
《傷寒論》現存原文中,有6條格式統一的“欲解時”條文,如“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這是任何尊重歷史的學者在研究《傷寒論》時無法繞過的問題。但少數學者卻故意否定人與天的關係,希望把“欲解時”的內容...
2017-03-11 -
六經病欲解時:仲景創作《傷寒論》之大綱(下)
“六經病欲解時”是仲景創作《傷寒論》的大綱 我們研究發現,“六經病欲解時”是張仲景創作《傷寒論》的大綱,卻不被歷代傷寒注家重視,我們用“六經病欲解時”這把金鑰匙揭開了《傷寒論》的諸多奧秘,為正...
2017-03-11 -
《傷寒論》之“寒”可否作“邪”解
《傷寒論》之“傷寒”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為“傷寒有五”(見於《難經·五十八難》),實則即為“傷邪”之意。“寒”是否有“邪” 之意?也就是說,如果傷寒含義為傷邪,溫病為某個時代外感病的總稱,則兩者可...
2017-03-11 -
《傷寒論》中保胃氣原則的應用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保胃氣思想始終貫穿於整個中醫學術思想之中。胃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胃氣是指人之正氣,狹義的胃氣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本文所談胃氣指狹義的胃氣,亦即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為...
2017-03-12 -
半表半裡 始於《傷寒論》
對於半表半裡是誰先提出、最早見於何處?歷來爭議不斷,多數人認為是成無己先提出,理由是《傷寒論》記載是“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而成無己才明確提出“半表半裡”。即“半在裡半在外”,和“半表半裡”不是同...
2013-06-01 -
《傷寒論》中的“半表半裡”
《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及其雜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今天我們來講講《傷寒論》中的...
2013-10-08 -
《傷寒論》:脾腎濕寒是萬病之源
人體只有保持正常的理想體溫,身體才會健康。別不信,體溫是可以決定壽命的。 擺在眼前的現實就是,為什麼生活條件好了,醫學發達了,現代人的疾病卻越來越多了呢?其最大的根源就在於,人的體溫不!正!常! ...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