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溫病麻杏甘石湯證
至於溫病,在上古時,原與中風、傷寒統名之為傷寒,是以秦越人《難經》有傷寒有五之說。至仲景著《傷寒論》,知溫病初得之治法,原與中風、傷寒皆不同,故於太陽篇首即明分為三項,而于溫病複詳細論之,此仲景之醫...
2017-03-10 -
溫病兼項後作疼
【病人基本資料】 李姓媼,年八旬有三,于孟夏得溫病,兼項後作疼。 【病因】 飯後頭面有汗,忽隔窗紗透入涼風,其汗遂閉,因得斯證。 【證候】 項疼不能轉側,並不能俯仰,周身發灼熱,心中亦熱,思涼物,脈...
2017-03-10 -
溫病
【病人基本資料】 武清縣孫××,年三十三歲,于孟秋時得溫病。 【病因】 未病之前,心中常覺發熱,繼因飯後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風出門,致得溫病。 【證候】 表裡俱覺壯熱,嗜飲涼水、食涼物,舌苔白...
2017-03-10 -
溫病兼勞力過度
【病人基本資料】 族弟××,年三十八歲,于孟夏來津於旅次得溫病。 【病因】 時天氣炎熱,途中自挽鹿車,辛苦過力,出汗受風,至津遂成溫病。 【證候】 表裡俱覺甚熱,合目恒譫語,所言多勞力之事。舌苔白濃...
2017-03-10 -
溫病少陰證
【病人基本資料】 劉××,二十五歲,于季春得溫病。 【病因】 自正二月間,心中恒覺發熱,懶於飲食,喜坐房陰乘涼,薄受外感,遂成溫病。 【證候】 初得病時,延近處醫者延醫,閱七八日病勢益劇,精神昏憒,...
2017-03-10 -
溫病兼吐瀉腿抽
【病人基本資料】 族侄××,年五十三歲,于仲春下旬得溫病兼吐瀉,腿筋抽縮作疼。 【病因】 素為腿筋抽疼病,犯時即臥床不能起,一日在鋪中,舊病陡發,急乘車回寓,因腿疼出汗在路受風,遂成溫病,繼又吐瀉交...
2017-03-10 -
溫病初期如何演變成風熱表證
《傷寒論》第1條和第6條互相矛盾、《溫熱論》中“在衛汗之可也”、《溫病條辨》中銀翹散方證的不統一,給溫病初期演變成“風熱表證”留下了伏筆。 表證的特徵是惡寒,惡寒的形成機理是寒邪束縛了衛氣,使衛氣...
2017-03-10 -
溫病乃《傷寒論》之陽明病
《溫病條辨》首方為桂枝湯,且桂枝用量倍於芍藥,故頗受後人非議,認為目無法紀,自亂其例。其實桂枝湯在此不但用之得當,亦證明吳鞠通精究《傷寒論》始著《溫病條辨》,而溫病乃《傷寒論》之陽明病也。 溫病分為...
2017-03-10 -
溫病之治法詳于傷寒論解
傷寒、溫病之治法始異而終同。至其病之所受,則皆在於足經而兼及於手經。乃今之論寒溫者,恒謂傷寒入足經不入手經,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夫人之手足十二經原相貫通,謂傷寒入足經不入手經者,固為差謬,至謂溫病入...
2017-03-10 -
溫病遺方
《傷寒論》中原有溫病,渾同於六經分篇之中,均名之為傷寒,未嘗明指為溫病也。況溫病之原因各殊,或為風溫,或為濕溫,或為伏氣成溫,或為溫熱,受病之因既不同,治法即宜隨證各異。有謂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者,有...
2017-03-10 -
溫病派
明清以來,在古代治療傷寒病的基礎上,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對溫熱病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溫熱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療原則方面,逐步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學說。 溫病學說的形成,對傳染病的防治有了進一步的發...
2017-03-11 -
蒲輔周溫病誤補醫案
蒲老回憶前三十年,有同道苟君年35歲,其人清瘦,素有咳嗽帶血。仲春受風,自覺精神疲乏,食欲不振,頭暈微惡寒,午後微熱,面潮紅,咳嗽。眾皆以本體陰虛,月臨建卯(農曆二月),木火乘金為癆,以清燥救肺為治...
2017-03-11 -
溫病百治 不離護陰
溫為陽邪,最易傷陰,在整個發病過程中,邪正的鬥爭,形成了溫熱亢盛——陰液損傷——邪熱更熾——津液更耗的惡性因果關係。可見津液的盛衰,決定了邪正鬥爭的勝負,直接關係到疾病的預後,故有“留得一分津液,...
2017-03-11 -
整合傷寒溫病 規範辨證理論(下)
辨病因病機包括致病因素與病理機制。1、致病因素 包括風、寒、暑、濕、燥、火,情志不遂,飲食失宜,勞逸過度,痰飲、瘀血、結石,跌、打、扭、挫等。2、病理機制 包括衛外功能失職,正邪相爭,開合失司,官竅...
2017-03-11 -
整合傷寒溫病 規範辨證理論(上)
長期以來,中醫界許多有識之士一直在呼籲規範辨證理論體系。然而,由於六經理論,衛氣營血、三焦理論的存在,外感病學一分為二的現狀尚未得到徹底解決,所以統一、規範辨證理論,也就變得很困難。因此,結束寒溫分...
2017-03-11 -
升降散治療外感溫病
升降散為表裡雙解之方,如在外感溫病過程中出現表裡熱盛證候時可以取用。即使裡熱不盛,通過適當加減,加用涼散表熱之品,也可隨宜取用。 在治療以發熱為主症的上呼吸道感染時,除外傷寒、食積等證候,如果是常見...
2017-03-11 -
張學文釋溫病毒瘀
溫(瘟)病是中醫臨床常見的急症,對於溫病的認識,自古就認為與毒邪相關,治療多用清熱解毒之品。二版教材《溫病學講義》承傳統,提出了“風熱病毒”、“暑熱病毒”“、濕熱病毒”、“燥熱病毒”,但自三版教材起...
2017-03-11 -
升降散主治伏氣溫病
升降散方原為治療溫疫之方,在《二分晰義》中治療災後之疫病。楊栗山也取用其治療溫疫:“乙亥、丙子、丁醜,吾邑連歉,溫氣盛行,死者枕藉。予用此散,救大證、怪證、壞證、危證,得愈者十數人,餘無算。更將此方...
2017-03-11 -
丹參的使用方法 丹參溫病熱入營血
丹參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丹參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藥同用。丹參用於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丹參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
2016-04-30 -
中醫保健知識 拍打五個部位可防治高溫病
在夏季時節,人們最擔心的就是在自己的身上出現高溫病,而許多在酷暑下需要從事戶外勞作的人,其患上高溫病的幾率也是很高的,因此,本文接下來就傳授給大家巧用中醫防治高溫病的具體方法。在夏天,患者輕輕拍打的...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