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脈診要領之察獨
診脈要抓住獨變的脈象這一方法,首先見於《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這雖然是在論述遍身診的診法,然而卻早已...
2017-03-07 -
脈診要領之位數形勢
這是清人周學海提出的一種方法,他認為脈象的所有變化都在四者之中,故日:“脈有四種,位數形勢而已”。 周氏又對此作了具體的闡釋:“浮沉尺寸也;數者,遲數結促也;形者,長短廣狹厚薄粗細剛柔,猶算學家之...
2017-03-07 -
脈診要領之區別陰陽逆順
談到診脈要領,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可見把握陰陽進退與順逆,早已成為診脈的重要法則。所謂“先別陰陽”,其中既包含著正氣盛衰之勢的變化,叉包食著具體的病變情況。...
2017-03-07 -
脈診要領之人迎氣口診法
人迎氣口診法與《黃帝內經》的喉手相應診法不同,此法源於《脈經·脈法贊》,其中記載:“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日人迎,右日氣口”。是以寸口脈的關前一分之處分別為人迎與氣口。並仿《黃帝內經》“寸口主中,...
2017-03-07 -
診脈要領之胃神根
診脈時,診者首先要熟知正常脈象,才能進一步辨別異常脈象。並且,在診視疾病時,不僅要辨病因、病位、病機,而且還必須瞭解患者正氣的盛衰進退,以判斷疾病的預後。健康人的正常脈象,以及患者脈中正氣的反映,...
2017-03-07 -
脈診指法之其他指法
脈診除了上述常用指法外,尚有一些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指法。如《重訂診家直訣》中即載有“側指法、挽指法、輾轉指法、俯仰指法”等等,並一一作了說明。其曰:“病者氣口處骨肉不平,須用側指法;病者不能平臂而...
2017-03-07 -
診脈要求介紹
診脈除調神用指外,還有一些重要的條件與原則,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並且需要切實遵守。因為,這些都是前人經驗的結晶,是正確進行診脈的保證。 體位 這主要是對患者就診時的體位要求。患者一般正坐在醫生的對...
2017-03-07 -
脈診主要學術思想
一、以陰陽為辨脈總綱。 陰陽學說不但是辨脈總綱,而且也是仲景辨脈總綱,即將不同脈象,首先分為陰脈、陽脈,在此辨別陰脈、陽脈的基礎上,再辨陰證、陽證。如;“問日:脈有陰陽,何謂也?答日:凡脈大浮數動...
2017-03-07 -
《難經》脈法對後世的影響
《難經》在脈法上對後世的影響是大的,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難經》提出的獨取寸口這個獨佔醫壇的診脈方法,這就使後世脈法都成了《難經》的繼承者。 《脈經》作為脈法的經典性質的文獻,除去在《難經》的基礎上完...
2017-03-07 -
《難經》脈法的成就和特點
《難經》脈法最大的成就和特點無疑是它提出又被後來一直採用的,獨取寸口脈法。儘管某些內容還不夠完備完善,但當時基本上達到了能夠臨床使用的水準了。在其後不久,上叔和著《脈經》予以補充完善《難經》應當是...
2017-03-07 -
脈診的起源
今天所講所用的脈診,究竟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它又是怎樣起源的,這不但是個歷史問題,對歷代脈法和今後脈學的研究發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從史料上看《左傳》記述緩和治病都還沒提到診脈,《史記·扁鵲傳》:...
2017-03-07 -
診脈動方法的獨立
診脈動方法由整個經絡檢查中獨立起來,是脈診形成的一個關鍵,但這種分化是逐漸的而非一蹴而就的。一方面診脈動不斷積累經驗,其方法日趨綿密,內容亦日益豐富,如逐步肯定經絡的部位,和若干反應病情的脈象名稱...
2017-03-07 -
脈和脈診的含義
自今天而言中醫所指脈診的脈當然是脈的跳動的表現和變化了,但究脈字的來源卻並不一定是女口此。脈是血管,所謂“血脈”、“經脈”、“絡脈”等等,另外凡是物之貫通連絡而有條理的,亦謂之為脈.例如“地脈”、...
2017-03-07 -
脈診的臨床意義
脈象的形成,既然和臟腑氣血關係十分密切,那麼,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受到影響,脈象就有變化,故通過診察脈象,可以判斷疾病的病位與推斷疾病的預後。 1、判斷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現...
2017-03-07 -
脈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診脈時內外環境要安靜,病人正坐或仰臥,手臂與心臟近同一水準。 2.醫生布指時先用中指確定關脈部位,然後食指在寸脈部位,無名指在尺脈部位。 3.力度要有舉按尋的變化,舉為輕取,按為重取,不輕不重為...
2017-03-07 -
中醫切診的診脈部位
切診最常見的為切脈,甚至成為中醫的特徵形象,中醫認為全身血管四通八達,密佈全身,在心肺作用下迴圈周身,只要人體任何地方發生病變,就會影響氣血的變化而從脈上顯示出來,中醫通過診脈也可以瞭解全身氣血的情...
2017-03-07 -
脈診的分類、方法與注意
分類 1.遍診法: 頭、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為三部九候。因為應用不便,後世不多用。 2.三部診法: 即頸部以人迎,雙上肢的寸口和雙足背的趺陽三脈,分候胃氣與十二經之氣。亦有加診太...
2017-03-07 -
足少陽脈
足少陽脈,早期經脈名。即足少陽膽經。《足臂十一脈灸經》載:“足少陽脈:出於踝前;支於骨間,上貫膝外廉,出於股外廉,出脅;支之肩髆;其直者,貫腋,出於項、耳、出枕、出目外眥。其病:病足小趾次趾廢,(...
2017-03-08 -
如何確診脈管炎 檢查是關鍵
脈管炎的自我檢查方法有:肢體位置試驗法,首先讓患者平臥,抬高下肢45°,3分鐘後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改變。若患者患肢足部特別是足趾皮膚呈現蒼白或蠟黃色,指壓則缺血更明顯,有麻木疼痛感;囑患者坐起,...
2015-12-24 -
診脈簡便而細緻 正確診脈注意哪些事項
脈診是一種簡便而細緻的診斷方法,要想摸得準確,除掌握各種脈象特點,反復實踐,認真分辨外,還要採用正確的診脈方法。 診脈時,要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並注意使手臂位置與心臟...
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