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肝脾治年老漏血
絕經後婦女,腎氣已衰,天癸已竭。復發漏血不止,多為肝脾勞傷之故。醫者多用傅氏安老湯,以補肝脾之氣。也有用逍遙散解肝鬱者。經西醫檢查又無癌腫,詳察脈證,一派肝經火旺之象,同時又見脾虛濕盛,故治療以清肝涼血為主,佐以健脾化濕,直取病所,故7劑
2017-03-11 12 -
解讀射干麻黃湯
射干麻黃湯始載于《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主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方藥組成: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薑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鬥二升
2017-03-11 30 -
黃芪龜板湯
組成:生黃芪60克,生地20克,龜板15克(先煎),夏枯草20克,連翹15克,知母15克,黃連10克,香附15克,丹參15克,白芥子15克,玄參15克,浙貝母20克,生牡蠣30克。 功能:益氣養陰,清熱瀉火,行氣活血,化痰散結。 主治:甲
2017-03-11 38 -
三陽易治三陰難
《醫學入門·癰疽總論》有“三陽易治三陰難”一語,專從經絡循行部位考量。筆者學習《傷寒論》偶有一得,亦為“三陽易治三陰難”,然與彼不可同日而語。 仲景昔日“勤求古訓”,而著《傷寒論》。古訓中當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
2017-03-11 16 -
治帶下須重“脾”與“濕”
帶下一症,有書考雲:婦人多憂思,損傷心脾,多患帶下,白帶多是脾虛,脾傷則濕土之氣下陷,脾精不守而下為白滑之物,蓋帶下多屬脾虛。而“濕土之氣,同類相召”,故脾虛內濕多與外濕相合,而成帶下之患。《傅青主女科》有“帶下者俱是濕證”之論,濕邪為有
-
蒼耳子散治鼻淵
蒼耳子散主治鼻淵。《內經》中說:“鼻淵者,鼻流濁涕不止也。”濁涕量多,臨床辨證多屬熱證,《內經》中說:“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何況,《內經》中也明言:“膽移熱於腦,謂之辛頞鼻淵。”儘管汪昂在《醫方集解》中把蒼耳子散解讀為“以散為
-
小青龍湯治濕疹
小青龍湯為《傷寒論》方,具有辛溫解表,祛寒蠲飲的功效,主治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所致之咳喘證。《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篇》主治“咳逆喘息不得臥”,又《婦人雜病篇》主治“婦人吐涎沫”,《千金方》用治“婦人霍亂吐瀉”,《醫學之要》治“腳氣上逆喘息”等
2017-03-11 365 -
芪戟菟絲湯治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是一組由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為特徵的臨床綜合征,屬中醫學“水腫”範疇。其發病機理主要是肺失通調,脾不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基本方:生黃芪30克,巴戟天15克,菟絲子15克、土茯苓30克,山藥30克
-
解毒化濕、行氣活血法治帶狀瘡疹
帶狀瘡疹即“纏腰火丹”,多發于腰脅區部位,亦有發生頭面部者,稱“飛蛇丹”。其病因以火毒為要,以熱毒客於肝經者為多見。是由水痘-皰疹病毒引起,好發於中老年人。 察其病因,外因有風、火、毒之誘,內因多由於久食膏粱厚味,情志失暢,心肝鬱火,氣滯
2017-03-11 13 -
妙用藕節治出血
藕節為睡蓮科植物蓮的地下根莖下的節。性平、味甘澀,功能收澀止血。治療吐血、便血、尿血等多種出血症。 用量及用法:鮮藕節30~60克,幹藕節9~15克。用法:把藕節洗淨用水煎當茶飲,日3~5次。 近年來筆者單用藕節治療因跌打損傷而引起的皮下
2017-03-11 15 -
針刺治嬰幼兒泄瀉
嬰幼兒泄是兒科最常見的一種消化道路疾病。其臨床表現:輕型腹瀉,便次增多,日數次或十餘次,呈稀糊狀、蛋花樣或水樣,色黃綠。有酸臭味,偶有噁心嘔吐,體溫正常或稍高,多數患兒有輕、中度脫水。 針刺治療:主穴足三裡(雙);輔穴上巨虛(雙)。用補法
-
內經中的壯火與少火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洩,厚則發熱。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
2017-03-11 15 -
小兒用藥更應重脾胃
從臨床中發現小兒得病,大多由於脾胃虛弱所致,有些小兒,由於脾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一遇氣候變化,往往容易感冒,發熱,咳嗽甚至影響消化系統,形成惡性循環,經常生病,對於生長發育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筆者認為,臨床上對於兒科疾病更應重視脾胃,
-
止癇湯
組成:生地15克,當歸15克,白芍20克,川芎8克,鉤藤20克,石決明30克,全蠍6克,梔子15克,連翹15克,黃芩20克,甘草6克,薄荷6克,竹葉10克。 功能:養血潛陽,清熱解痙。 主治:癇症。 用法:發作期及緩解期均可服用。每劑藥加
-
對《傷寒論講義》的幾點看法
“如狂”當解為“發狂” 講義說:“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如狂,一般指神志錯亂,似狂非狂,較發狂為輕者。”是故只用活血化瘀輕劑“桃核承氣湯”以治之也。《韓非子·解老篇》說:“心不能審得失之
2017-03-11 23 -
遠志可益智
遠志為遠志科植物遠志域卵葉遠的乾燥根。味辛、苦,性微溫。功能寧心安神,祛痰開竅,消腫止痛。適用於心慌不安、驚悸、失眠、健忘;痰阻心竅所致精神錯亂、神志憂傷、驚悸;咳嗽痰多或黏稠不爽;癰疽腫毒。 古人對遠志的益智作用早有論述,如《神農本草經
2017-03-11 10 -
瘧疾中醫診療技術
瘧疾是由雄性按蚊叮咬人體,將其體內寄生的瘧原蟲傳入人體所致的原蟲病。人類瘧疾有4種,由4種不同的瘧原蟲引起,即間日瘧、三日瘧、卵形瘧和惡性瘧原蟲所致。傳染原為現症病人和無症狀帶蟲者。唾液中含有孢子的雌性按蚊叮咬人是其傳染途徑。病人病前有在
-
蒼耳子散有耗散正氣之弊
蒼耳子散具有很好的通竅之功,諸多鼻病表現有清竅不暢者,使用或合用蒼耳子散都可以取得快捷的療效。但越是名方,越是效方,也越容易被醫者過用、濫用。得效,並不全部意味著方證對應,尤其對於慢性鼻病而言。 嘗讀陳士鐸所著《辨證奇聞》,見有治療鼻淵之
-
手法治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症多見,但很多患者不明病因,往往和類風濕脊柱炎混淆。強直性脊柱炎實指整個脊柱變為強直、畸形,故稱強直性脊柱炎或畸形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脊柱炎,最大的區別就是強直性脊柱炎沒有明顯的滑膜炎表現。共有的病症是韌帶鈣化、骨
-
咽喉不適 試試中成藥
初春天氣乾燥,咽喉炎容易反復發作。聲音嘶啞、有異物感、咽喉痛、吞咽不適,這些都是咽喉炎最常見的症狀。應用中成藥辨證論治,有較好的療效。 藏青果沖劑:有清熱利咽、生津潤肺的作用,用於咽癢乾咳者。溫開水沖服,每次1袋(塊),每日3次;或用片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