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八脈及主病之數脈類
1、疾脈 脈象特徵:一息七至以上為疾脈。 臨床意義:疾而有力,多見於陽亢無制,真陰垂絕之候;疾而虛弱為陽氣將絕之征。 數脈類其他脈對比:數脈、動脈、促脈。 2、動脈脈象特徵:動脈多見於關部,且有滑、數、短三種脈象的特徵。《脈經》:"動脈
-
二十八脈及主病之遲脈類
1、 緩脈 脈象特徵:緩脈有兩種意義,一是脈來和緩,一息四至(每分鐘60~70次),可見于正常人。亦稱為平緩脈,是脈有胃氣的一種表現。周學霆曰:"緩即為有神也",即指平脈緩和之象。二是脈勢縱緩,緩怠無力。王冰曰:"緩謂縱緩,非動之遲緩也
-
二十八脈及主病之沉脈類
1、伏脈 脈象特徵:伏為深沉與伏匿之象,脈動部位比沉脈更深,需重按著骨始可應指,甚至伏而不現。 臨床意義:常見於邪閉、厥證和痛極的病人。多因邪氣內伏,脈氣不得宣通所致。暴病出現伏脈為陰盛陽衰,或陰陽乖戾,常為厥脫證之先兆;久病見之為氣血
-
二十八脈及主病之浮脈類
浮脈類:浮脈與洪脈、濡脈、散脈、芤脈、革脈以脈位表淺而相類,故均列入浮脈類,但各脈的脈象和主病又各有特點。 1、洪脈(附:大脈) 脈象特徵:脈形寬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應指浮大而有力,滔滔滿指,呈波濤洶湧之勢。 臨床意義:主熱甚。多由
-
二十八脈及主病之六綱脈
1、浮脈 脈象特徵:輕按即得,重按反減;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臨床意義:浮脈主表證,亦見於虛陽外越證。 如邪盛而正氣不虛時,脈浮而有力;如虛人外感或邪盛正虛時,脈多浮而無力。外感風寒,則寒主收引,血脈拘急,故脈多浮緊;外感風熱,熱則血流
2017-03-07 12 -
診婦人脈
婦人有經、孕、產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動和病變,有關這方面的脈診簡要敘述於下。 1、診月經脈 婦人左關、尺脈忽洪大於右手,口不苦,身不熱,腹不脹,是月經將至。寸關脈調和而尺脈弱或細澀者,月經多不利。 婦人閉經,尺脈虛細澀者,多為精血虧少的虛閉
2017-03-07 14 -
脈症順逆與從舍
所謂脈症順逆,是指從脈症的相應、不相應來判斷疾病的順逆。在一般情況下,脈與症是一致的,即脈症相應。但也有時候脈與症不一致,也就是脈症不相應,甚至還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從判斷疾病逆順來說,脈症相應者為順,不相應者為逆。例如,有餘病證,脈見洪
2017-03-07 45 -
診小兒脈
診小兒脈與診成人脈有所不同。小兒寸口部位狹小,難以區分寸、關、尺三部,再則小兒就診時容易驚哭,驚則氣亂,氣亂則脈無序,故難以診察。因此,小兒科診病注重辨形色、審苗竅。後世醫家有一指總候三部的方法,是診小兒脈的主要方法。 一指總候三部的診
-
真髒脈
真髒脈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現的脈象,真髒脈的特點是無胃、無神、無根。為病邪深重,元氣衰竭,胃氣已敗的徵象,又稱“敗脈”、“絕脈”、“死脈”、“怪脈”。《素問·玉機真藏論》說:“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陽,故真髒之
-
相兼脈與主病
疾病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可以由多種致病因素相兼為患,在疾病過程中邪正鬥爭的形勢會不斷地發生變化,疾病的性質和病位亦可隨疾病變化而改變。因此,病人的脈象經常是二種或二種以上相兼出現。凡是由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單因素脈同時出現,複合構成的脈象即稱
-
按診的方法和意義
根據按診的目的和準備檢查的部位不同,應採取不同的體位和手法。診前首先需選擇好體位,然後充分暴露按診部位。一般病人應取坐位或仰臥位。病人取坐位時,醫生可面對病人而坐或站立進行。用左手稍扶病體,右手觸摸按壓某一局部,多用於皮膚、手足、腧穴的
2017-03-07 10 -
脈和脈診的含義
自今天而言中醫所指脈診的脈當然是脈的跳動的表現和變化了,但究脈字的來源卻並不一定是女口此。脈是血管,所謂“血脈”、“經脈”、“絡脈”等等,另外凡是物之貫通連絡而有條理的,亦謂之為脈.例如“地脈”、“山脈”、“水脈”、“葉脈”等等。可見人
-
診脈動方法的獨立
診脈動方法由整個經絡檢查中獨立起來,是脈診形成的一個關鍵,但這種分化是逐漸的而非一蹴而就的。一方面診脈動不斷積累經驗,其方法日趨綿密,內容亦日益豐富,如逐步肯定經絡的部位,和若干反應病情的脈象名稱等等,大摸在扁鵲之後的倉公時代就是脈診的
-
脈診的起源
今天所講所用的脈診,究竟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它又是怎樣起源的,這不但是個歷史問題,對歷代脈法和今後脈學的研究發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從史料上看《左傳》記述緩和治病都還沒提到診脈,《史記·扁鵲傳》:“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就是說脈診
2017-03-07 10 -
陽經八脈交會穴
一、後溪-手太陽小腸經 《西江月》:手足拘攣戰掉,中風不語癇癲,頭痛眼腫淚漣漣,腿膝背腰痛遍。項強傷寒不解,牙齒頤腫喉咽,手麻足麻破傷牽,盜稈後溪先砭。 後溪主治頭、腦、面、頸、項部位病證,體重節痛,表熱,及體液病。 1、後溪主頭、腦、
2017-03-07 10 -
八脈交會穴與會合途徑
一、公孫與內關 脾經公孫(通沖脈)和心包經內關(通陰維),主要通過足太陰脾經、手厥陰心包經、沖脈和陰維脈會合於胃、心、胸。其具體途徑分別是: 1、會於脾胃。如《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屬脾絡胃……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下膈,曆
-
《難經》脈法的成就和特點
《難經》脈法最大的成就和特點無疑是它提出又被後來一直採用的,獨取寸口脈法。儘管某些內容還不夠完備完善,但當時基本上達到了能夠臨床使用的水準了。在其後不久,上叔和著《脈經》予以補充完善《難經》應當是成書於漢代,具體的可以說是在東漢。王叔和
-
《難經》脈法對後世的影響
《難經》在脈法上對後世的影響是大的,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難經》提出的獨取寸口這個獨佔醫壇的診脈方法,這就使後世脈法都成了《難經》的繼承者。 《脈經》作為脈法的經典性質的文獻,除去在《難經》的基礎上完成完善了獨取寸口法以外。《脈經》還大量地
2017-03-07 11 -
脈診主要學術思想
一、以陰陽為辨脈總綱。 陰陽學說不但是辨脈總綱,而且也是仲景辨脈總綱,即將不同脈象,首先分為陰脈、陽脈,在此辨別陰脈、陽脈的基礎上,再辨陰證、陽證。如;“問日:脈有陰陽,何謂也?答日: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凡
2017-03-07 15 -
寸部、尺鬱診脈法
1、寸微尺弱“問日:病有灑淅惡寒,而復發熱者何?答日: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曰:“何謂陽不足?答日:假令寸日脈微,名日陽不足,陰氣上人陽中,則灑淅惡寒也。日:何謂陰不足?答日:尺脈弱,名日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