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要“對號入座”?
在醫院裡,有可能幾個產婦前後相繼分娩,甚至同時分娩。因此,在給新生兒剪斷臍帶及查體後,要在已脫離母體而獨立生存的新生兒手上或腳踝上,戴上標有母親姓名、床號、住院號及新生兒出生日期的手環或腳環,以防抱錯。 為了不搞錯嬰兒,還要在給新生兒
-
母奶可以保護寶寶
母奶含有蛋白質、抗體、脂肪等能夠幫助小寶寶強化免疫力、增加抵抗力的成份,但到底是母奶的哪種成份讓小寶寶變得健康又強壯? 「小兒科醫學」期刊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母奶的G-CSF成份具有保護小寶寶的效果。若是要讓小寶寶順利地生長發育,做
-
嬰幼兒如何進行保健
一、養育 1、防止偏食吃過多零食 嬰幼兒正處在急速生長發育階段,營養量不但要 足夠,而且 要求全面多樣;目前還沒有一種食品能包括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因此人們吃的食品必須多種多樣化。人體中蛋白質、脂肪、 糖、礦物質、維生素、微量
-
1歲嬰幼兒的保健方法
一、養育 1、保證幼兒膳食優質優量又合理 應符合以下幾項原則: 1.每餐都應有足量的動物和植物蛋白質; 2.每餐都應供鈣、磷、及多種維生素; 3.粗細糧搭配、暈素菜搭配,幹稀、甜鹹、軟硬搭配; 4.品種多樣,交替變換,色味
2012-08-29 11 -
您知道室溫多高適合寶寶
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對病兒都是不利的。 室溫過高,可使病兒的新陳代射增強,呼吸迴圈量增高, 氧氣的需要增多,從而引起呼吸加快和出汗量增多,造成體內水分缺少、體熱發散困難和頭暈心煩、胸悶憋氣等症狀,這就增加了病兒機體的額外消耗和負擔
-
中高考解壓忌說洩氣話
過度的關心也是壓力 考生的壓力主要是來自這幾個方面:一是父母家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期望;其次,考生感受到的壓力還來自學校,有些學校為追求升學率,用動員、全年級排大榜、考試日期倒計時等方式來督促學生;再次,考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也給
-
春季給孩子壓腿有助孩子長高
對於孩子,如果想要兒童生長得快,發育得好,可以在春季增加營養,並讓他們多鍛煉。 如果孩子長得不高,在春季的時候,讓孩子仰臥,吸氣的時候,胳膊往上抬至頭頂,兩腿併攏,呼氣的時候,把腿往下抻。 家長也可以幫著孩子做。讓孩子躺著,用手心按
2009-06-16 10 -
學生應少玩PSP慎防手掌病
瑞士一科學家發現,如果長時間玩日本索尼公司生產的PlayStation掌上遊戲機很可能患上“PSP手掌病”。 近年來,沉迷電子遊戲引發的疾病越來越多。研究報告說:“現在沉迷於玩電子遊戲成為一種令人擔憂的健康問題。” 瑞士日內瓦大學醫
2009-06-16 12 -
增加學生做室外活動可減小近視幾率
據調查統計發現,一天在室外活動少於8小時的年輕人,患近視眼的人數占70%,而一天在室外活動平均達到12小時的年輕人,患近視眼人數少之又少。這是因為,戶外活動多的年輕人,養成了從遠處而不是近距離看物體的習慣,這就為預防近視提供了一個保
-
學生保健的五大誤區
■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 如果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眼睛因看東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損傷,不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專家建議,夏季選擇太陽鏡的標準是:鏡片應能穿過15%~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這樣,不但可抵禦紫外
-
青少年易患的營養缺乏症
我們知道在青春期對熱量的需要達到了高峰,比如,一個13歲的男孩每天需要的熱能為2400卡,女孩為2300卡。這麼多的熱量,相當於1斤到1.2斤的糧食、1斤左右的蔬菜、半兩到1兩的豆類及其製品,再有半兩的肉、半兩的蛋和半兩的魚全部加起來
-
學生智商為何會下降?
智商就是智力商數。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慧。調查發現,在過去28年間,5歲至10歲的孩子的智商有逐年提高的趨勢,但到了青少年階段就停滯不前了。 原因1:腦力活動太少負責調查的奧塔哥大學教授詹姆斯·弗林表示,英國青少年目前從事的腦力活動
2009-07-09 10 -
中學生的“營養”零食
為了維持生命與健康,除了陽光與空氣外,必須攝取食物。食物的成分主要有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六大類,通常被稱為營養素。 人體缺鋅會導致皮膚迅速生出皺紋,經常吃種子食物可以使皮膚光潔嫩滑,腦力勞動者還應適當吃些甜食。吃點奶
-
15種食物有助於提高記憶力
1、魚類。魚肉脂肪中含有對神經具備保護作用的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健腦。研究表明,每週至少吃一頓魚非凡是三文魚、沙丁魚和青魚的人,與很少吃魚的人相比較,老年癡呆症的發病率要低很多。吃魚還有助於加強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
-
高考學生做到均衡營養休息好 狀態最佳
一位家長來電問:“聽說核桃能‘補腦’,我每天給孩子補核桃,結果孩子竟然拉肚子了,這是什麼原因?”華東醫院營養科宗敏副主任醫師表示,雖然核桃能補腦,但也不能過量。因為核桃比較油膩,吃多了會滑腸,出現副作用。 專家建議,“補腦”關鍵首
-
提醒中年人定期獻血有益健康
生活水準提高等因素使人的壽命延長,40歲的人正處於青壯年時期,50歲才進入中年。從保健醫學角度講,中年人最適宜進行無償獻血。人到中年,運動量減少,造血功能逐漸降低,身體代謝趨於平衡,容易發胖,出現血鐵、血脂、膽固醇等指標超標,血液黏稠
-
提醒:食醋使您通通快快
每天早晨空腹(即尚未吃東西前)飲一湯匙醋(最好是陳米醋),然後緊跟著飲一杯溫開水。習慣之後,醋的量可以減少,但不能少於半匙。 解放軍306醫院曹東萍主任醫師:便秘用醋,確實是一種有效的食療方法,一般認為以陳醋為佳。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陳
-
提醒:老人吃飯講究順序
老人吃飯的正確順序應該是: 先來點新鮮蔬菜或豆製品,比如清炒白菜、菠菜,涼拌黃瓜、豆腐絲等。這些菜比較清淡,吃後不會影響消化,反而由於清淡,更有了食欲。 接下來是吃一些味道稍重的燉菜和炒菜,比如說宮爆雞丁、麻婆豆腐、魚香肉絲等。由於開
2009-08-03 29 -
每天溜達半小時可延長壽命
研究人員對美國波士頓郊區的居民進行了長達4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天運動的人,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極少患上心臟病,而每次走30分鐘,每週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臟功能更棒。研究人員說,運動量適度,自我感覺愉快,這樣的散步效果也非常顯著。
2009-08-03 12 -
專家教你遠離“恐老症”
“恐老症”,是心理老化的表現,有的人剛步入中年,就陡然覺得“老了”,年輕時的興趣和愛好逐漸淡漠了,社交活動減少,不想參加集體活動;有的人不想做艱苦的拼搏和探索,沒有了進取精神;有的人則把業餘時間全消耗在搓麻將、打撲克或看電視、玩電子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