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 喜歡藥酒的人都會拿出泡制好的藥酒來喝, 也會再重新泡制新藥酒, 但是, 藥酒的泡制並不是隨便加中藥、酒就可以的, 泡藥酒也有很多講究, 很多人在泡制過程中會犯很多錯誤, 下面我們來看看泡藥酒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所有藥材都適合泡藥酒
不是所有的藥材都適合泡藥酒, 礦物類的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很難用酒泡出來。 如果是以毒蛇為原料浸泡藥酒, 則需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 一般認為毒蛇在浸泡前應去頭, 否則極易造成中毒。 泡藥酒要選用中藥炮製品, 如何首烏生品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誤區二、藥材放得越多越好
酒與藥材的重量比應為10︰1—20︰1。 質地較鬆散的藥材吸水性強可以多加些酒, 如枸杞子可加20倍酒進行浸泡;質地堅實的藥材吸水性差可以少加些酒, 如人參可加10—15倍酒浸泡即可。 一般要達到每10毫升酒中含有0.5—1克原藥材。 每次飲酒20—30毫升(一小酒杯), 每日飲酒2—3次。 因此, 有合適容器的情況下第一次以泡制2升左右為宜, 取出藥材後應在一個月左右喝完。
誤區三、泡得越久越好
這是最常見的一個誤區。 很多人認為酒是“陳年的香”, 從前一年就開始泡今年用的藥酒。
另外, 溫度對藥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 溫度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 溫度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 需要注意的是, 剛開始泡制藥酒時, 不應放入冰箱, 因為這樣會影響藥效被泡出。 如果在高溫、潮濕環境中,
一般來說, 藥酒泡制超過一個月後如果藥材沒有取出, 並不能增加藥物的溶解度, 還會造成藥物有效成分被水解, 損失藥效。 但人參、黃芪、當歸等受影響不大, 可多泡幾天。 如果泡制的時間太長, 酒精揮發後抑菌作用會降低, 泡太久的藥材也可能黴變。 有些黴變不能目測到, 喝下變質的藥酒會對胃腸及肝臟造成損傷。 如果喝藥酒後出現臉紅、頭暈、嘔吐、心跳過速等情況, 應儘快就醫。
誤區四、選用過低度數的白酒
一般建議選用50—60度的白酒, 這個濃度的白酒能殺死藥材中存在的微生物, 同時更容易使有效成分溶出。 隨著酒精的揮發和藥材中水分的溶出,
誤區五、藥材反復使用
藥物經兩次浸泡後, 絕大部分有效成分已經溶出, 此時普通藥材即可廢棄掉, 如果藥材比較珍貴, 如冬蟲夏草, 可再用普通煎煮中藥的方法獲取一定的有效成分。
誤區六、泡酒期間不攪拌
泡藥酒應選用新的深色玻璃容器, 不應用塑膠製品。 泡制期間, 需每日搖晃或攪拌一次,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泡制藥酒的常見誤區, 泡制藥酒要根據中醫開的藥方來配置, 不要隨便放中藥泡藥酒, 藥酒也不是越久越好, 藥材不能反復使用, 泡酒期間要攪拌。 最後服用藥酒要注意量, 最好根據中醫囑咐喝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