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素弱, 食欲不振, 時常腰酸無力, 頭暈目眩, 經行量少色淡, 在行經期內, 時有便意, 日瀉2~3次或以上, 同時伴有較劇的腰酸症狀, 切脈沉細, 舌質淡而少苔。 經淨後即恢復正常。
很多患者自己本身就有這樣的症狀, 在門診中這類患者也很多。 這類人一般為素稟虛弱, 經來時大便次數多兼有腰酸, 做婦科檢查時, 每發現子宮後位。 蓋胞絡為腎所系, 又與沖任二脈有關, 而帶脈繞腰而束小腹諸經絡, 中氣不足, 帶脈弛緩, 腎氣虛虧, 胞宮便往後傾斜, 其位置便靠近直腸, 平時除常多腰酸外, 對大便尚無影響, 惟經水來臨,
這類患者屬中氣不足, 腎虛脾弱。 治用補中益氣、升提帶脈為主, 升麻為其中翹首, 《本草綱目》謂其能治“久泄下痢, 後重, 遺濁, 帶下崩中。 ”無非取舉陷升提之力, 能補益腸胃, 鞏固帶脈, 所以為本證主藥。 參、術、苓、陳補脾胃、益中氣, 與升麻協同, 藥效更顯著。 當歸調經補血, 香附調經利氣, 木香健脾止瀉, 仲、斷、巴戟天以固腎氣壯腰膝。 此外, 並助以理療法, 睡眠時面朝下, 背向上使後傾之胞宮得以糾正其位置, 事半功倍, 相得益彰, 增加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