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 這“三高食物”竟有助護肝

“肝應春, 屬木, 主生髮。 ”春天, 是養肝的季節。 那麼, 春季應該如何養肝呢?在飲食上養肝要注意些什麼呢?

養肝護肝三步走:

第一步:均衡營養

肝臟是個化工廠, 我們三餐吃下的營養物質都須經過它的代謝處理, 將其轉變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脂類和糖原, 供給全身器官需要。 因此, 對這個重要器官我們要溫柔對待, 不要粗暴。 營養學家表示, 均衡飲食最重要,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礦物元素五大類養分都是肝臟所必需的。 均衡的飲食組合應該是60%~70%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麵食), 20%~30%的蛋白質(例如肉類、豆類),

10%~20%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植物油)。

第二步:保障睡眠

熬夜一天, 肝臟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其正常的機能。 當睡眠品質差, 特別是出現睡眠障礙時, 肝臟也會受累, 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引起肝臟損害。 所以優質睡眠對肝臟保護很必要。 一般來說, 經過一天的辛勤勞動, 晚上11點到淩晨3點是肝臟自我修復、新陳代謝的時間, 這個時候要保證人體已進入睡眠, 肝臟才能得到充分休息, 恢復元氣。 睡眠時肝臟的負擔最輕, 而且人體是臥著的, 肝臟能享受更多血液的滋養, 流經肝臟的血液最多, 有利肝臟修復。

第三步:保持樂觀

情緒的不良變化, 會挫傷五臟六腑, 表現為身體的不適。 在中醫理論裡, 七情之中最不利於肝的就是怒。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喜條達, 以通為順。 怒會導致肝的疏泄失常, 造成肝氣鬱滯, 時間一長易惹肝病上身。 煩躁、易怒、焦慮等不良情緒, 都會致使肝氣鬱結。 因此, 中醫認為, 情緒護肝的核心是學會制怒, 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 儘量保持好心態, 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 從而使肝火熄滅, 肝氣正常生髮、順暢。

不過相對而言,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更受肝臟歡迎, 而脂肪則要適度攝入。 身體脂肪過多, 會增加肝臟負擔, 也會提升脂肪肝的風險。 如果適當控制飲食和體重, 減少全身脂肪, 肝臟的脂肪也會減少, 給肝臟減負。 同時, 控制酒精攝入, 過量飲酒會提高發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機會, 如果已經有肝病,

則應該完全戒酒。

春季養肝宜選“三高”食物

高維生素食物:蔬菜水果。 雖然綠色食物是養肝的, 但要注意, 食物有寒熱溫涼之分, 太熱或太涼都對肝臟不宜。 比如, 青椒、韭菜是綠色的, 但性熱。 芒果、鳳梨等熱帶水果並不適合養肝、護肝, 芹菜、白菜、蘋果、柳丁等蔬果則適宜養肝排毒。

高蛋白質食物:魚肉蛋奶和大豆。 蛋白質是肝臟酶和抗體的原料, 還可以提供能量。 魚類是最好的優質蛋白, 河魚和海魚, 哪個更好呢?海魚的營養價值比較高, 但不代表營養價值高就一定適合自己。 中醫認為, 海魚屬於發物, 而河魚性質平和, 適合調補身體。 春季, 建議多吃鯉魚、鯽魚這樣的淡水魚, 營養價值充足, 還不易上火。

高糖食物:米麵和穀物。

糖是保護肝臟的重要物質。 糖類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於缺乏能量的狀態, 就會影響肝臟功能。 糖還可以合成一種叫肝糖原的物質, 儲存在肝臟中, 防止攝入體內的毒素損害肝細胞。 但“高糖”是相對而言的, 攝入過多容易得糖尿病, 攝入過少則能量不足, 進而消耗人體蛋白質, 使身體素質下降。

總之, 人的飲食種類要儘量全面, 多吃五穀雜糧。 一些人為了減肥, 光吃菜、不吃飯是不可取的。 另外, 不可“肝火”太旺。 中醫認為怒傷肝, 發怒、生悶氣都易使肝氣鬱結, 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揚症狀。 春季除了保持心情舒暢外, 還可多進行運動, 促進氣血調和、疏肝降火。 早晨起床後,

適度有氧運動半小時, 晚11時前入睡, 也有利於保持良好情緒、養護肝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