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三歲前入託不利於寶寶心理發育

養生之道網導讀:

有關專家認為:三歲前入託不利於寶寶心理發育, 易發展出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 原因是什麼呢, 孩子幾歲入託好呢, 下面就來看看為什麼三歲前入託不利於寶寶心理發育。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 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孩子成長, 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話下, 教育上也不遺餘力地進行投資, 從風靡全球的“胎教”熱到少年大學生就可看出,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瘋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範圍內, 由於許多媽媽忙於工作, 在過去的十年裡, 入托兒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

有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就被送到了托兒所。 許多兒童專家稱托兒所是“監獄”, 一些年僅6個月大的嬰兒被送到那裡, 從早晨8點到下午6點, 他們一直在那裡呆到上學, 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 數量成千上萬, 約占入託孩子的5%, 而35%的父母在孩子兩歲後就把他們交給托兒所。

但是, 據英國報導, 專家警告說, 早教要有個尺度, 一味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 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托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

由於現代工作節奏加快, 壓力增加, 許多父母忙於工作, 無法照顧孩子, 所以各國政府把增加托兒所和幼稚園作為解除父母後顧之憂的政策,

僅在英國, 就有25萬名三歲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 甚至有5%的父母把從6個月大到3歲的孩子“扔進”托兒所, 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在孤獨中度過。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具有20年的兒童教育經驗, 他曾提倡早期教育, 可是他現在發現, 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 但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 聲稱父母才是培養孩子的最好老師, 托兒所和幼稚園只不過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為, 最好的托兒所試圖滿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 但由於孩子太多, 老師根本照顧不過來, 所以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 而那些差的托兒所根本無法照顧到孩子,

只是給他們提供吃喝, 完全讓他們自己活動, 這些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 他們感到失去母愛的淒涼, 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噩夢, 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孤獨感看了讓人心碎。

寶寶多大上幼稚園最佳

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將3歲以下的幼兒送進幼稚園, 因為對他們來說, 一對一的照看是最為理想的。 入園過早, 淡了親情, 太早進入幼稚園確實不利於孩子的發育。

幼兒從出生後6、7個月起, 就逐漸表現出明顯的親子依戀, 到3歲後才能逐漸耐受與依戀物件的分離, 並習慣與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曾指出, 嬰幼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 他們不僅需要持續地關心, 更需要協調一致地關心,

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 因此這個階段孩子需要的是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 去享受其樂融融的親情。

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規定, 孩子的入園年齡應滿3周歲。 因為3周歲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 身體免疫力有所增強, 具備了上幼稚園的身體條件;3歲年齡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積累, 且大多具備了簡單的獨立能力, 可以幫助幼兒在集體生活中建立應有的自信心。 相對來說, 幼兒滿3周歲入園更容易適應幼稚園新的環境。

三歲寶寶初入園, 因環境和人員的變化, 會產生分離焦慮, 家長應幫助寶寶做好入園的精神準備和物質準備。

入園前準備

及時體檢:首先帶寶寶到指定醫院做入園體檢,

持有合格的入園體檢表方可辦理入園手續

作息規律: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要逐漸與幼稚園同步, 早睡早起養成午睡習慣, 逐步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生活技能, 獨立進餐、解便、喝水等

熟悉環境:盡可能多帶寶寶提前熟悉幼稚園環境, 並告訴寶寶, 幼稚園有許多小朋友, 這裡是和小朋友快樂遊戲的地方

建立聯繫:家長要提前與班級老師建立聯繫, 讓寶寶在家人的陪伴下提前認識老師, 父母要如實給老師介紹寶寶的日常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和性格特點

初入園準備

著裝準備:為寶寶穿著簡便、舒適、便於活動, 便於穿脫, 並準備一套換洗衣褲, 以備更換

早送準備:早送時與寶寶來個甜蜜的擁抱, 溫柔地告訴他, 會準時接他回家,然後堅定地離開

心理準備:寶寶會因為分離焦慮而出現種種不適,父母要信任老師,堅持送孩子上幼稚園,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責備老師或不讓孩子入園,面對寶寶哭鬧時要儘量安撫,不責備。

認知準備:經常利用接送孩子的機會或其他方式瞭解孩子在園生活、遊戲、交往等方面的情況,及時給予寶寶鼓勵與表揚,積極主動配合老師做好入園適應工作。

寶寶上幼稚園需要準備什麼

有的幼稚園會要求統一購買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則要求自己準備。入園前,家長應打聽好相關事宜,以免重複準備造成浪費。需要自行准備用品的,家長最好給寶寶準備好書包、衣褲、鞋子、手帕、玩具等可能會用到的物品,以備不時之需。

衣服:給寶寶準備一個書包,用來裝上幼稚園需要的衣服和用品。家長應為寶寶準備幾套得體的衣服,純棉質地最好。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瘦,最好是有兜的,開身的,穿脫方便的。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裝飾物,男孩最好不穿帶拉鍊的褲子。一定要給寶寶穿內褲,避免肚子受涼,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秋冬季室內外溫差大,準備一薄一厚兩件小背心十分必要。給寶寶準備一套衣服,褲子最好備兩條,寶寶在喝湯或者洗手的時候很容易弄髒衣服。

手帕:可以給寶寶用來擦嘴,可以讓寶寶來挑,這樣可以增強他對上幼稚園的興趣。

鞋子:午睡時為了寶寶如廁方便,最好準備一雙小拖鞋。鞋的大小要適宜,儘量選擇底軟、跟腳、輕便的布鞋或旅遊鞋,適合跑跳活動。款式以鬆緊口或粘扣的為好,最好不要系鞋帶。注意鞋底是否防滑。

玩具:如果寶寶依賴性較強,可以在最初一段時間,讓他帶1、2件喜歡的小玩具到幼稚園去,以減輕分離焦慮。

3歲半,送寶寶去幼稚園更適合

按照心理發展規律,寶寶到4歲時自我意識才會得到較好的發展。2~3歲這段時間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萌芽會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也是很多媽媽感覺這個階段寶寶很不好帶的原因。如果媽媽剛好在2~3歲這個階段送寶寶去幼稚園,就需要做好同時處理“叛逆期親子關係”和“入園分離焦慮”兩個棘手問題的心理準備。而對於寶寶來說同時經歷“自我意識發展”和“與媽媽分離”兩大成長任務,內心的衝突也會更大,焦慮的指數也會更高。這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儘量讓寶寶在家中度過2~3歲這段人生第一叛逆期,到3歲半左右,寶寶的自我意識有了一定發展,同時度過叛逆期後和媽媽的親子關係也趨於穩定親密,再送寶寶去幼稚園可能會更順利一些。

過早強行送園,對寶寶性格不利

處在肛欲期這個第一叛逆期的寶寶,自我意識逐漸發展起來,總在試探自己對事態的把控,喜歡說“不”,希望通過挑戰“媽媽”這個權威,來嘗試證明我是有力量的、我是獨立的、我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在這個階段,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媽媽給予寶寶更多自主的選擇機會,能幫助寶寶自我意識的建立。但是,去幼稚園這件事,一旦確定下來,通常對媽媽來說,應該算是一件寶寶必須做和應該做的事,是沒有很大彈性空間的。強行要寶寶入園,勢必激起寶寶更強烈的反抗,將整個叛逆期的矛盾焦點集中到去幼稚園這件事上。

如果媽媽過於強勢,就容易導致寶寶感覺自己是沒有力量的、沒有能力的,是必須依從于父母的,這會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的一種信念,從而導致成年後也表現為一個對他人過分順從的人。他會認為如果我想要一份親密關係得以維持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順從於他人,不論自己的內心是否真的願意。這樣的親密關係的品質一定是不高的。而另一種情況也可能是,媽媽的強勢要求,使寶寶在“控制與反控制”的交鋒中始終處於劣勢,寶寶心中發展自我意識的願望始終不能得到滿足,憤怒越積越多,從而在親子關係中始終呈現一種對抗的姿態。這樣的寶寶成年後很容易表現得過分強硬,不合作,對別人的意見通通說“不”,是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

寶寶送幼稚園前要學會哪些技能?

學會自己吃飯、喝水:一般的幼稚園老師是不會喂小朋友吃飯的,所以上幼稚園前要鍛煉寶寶自己吃飯。而且還要讓寶寶自己學會喝水。

學會自己大小便:要上幼稚園了,不能再給寶寶把屎把尿了,因為在幼稚園他得自己解決大小便的問題,所以現在就要開始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的能力。

學會自己穿衣服:幼稚園的小朋友很多,老師顧及不到那麼多孩子的需求,所以寶寶要不著涼,就要自己學會穿衣服了。

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為了讓寶寶能夠適應幼稚園上學放學時間,最好現在就開始配合幼稚園的作息時間,給寶寶制定一個新的作息規律。

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寶寶即將要進入集體生活了,小夥伴都和自己年齡差不多,要怎麼樣和小夥伴相處融洽,這就是寶寶的社交能力問題了,如果寶寶太內向、膽小,或者太霸道,都會讓他在幼稚園的集體生活不愉快。所以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培養寶寶對紀律規則的概念:幼稚園的集體生活會有許多規矩紀律,例如上廁所要排隊,外出要列隊行走等,這些都是規則紀律。寶寶在家裡一般都是集萬千寵愛與一身,沒有約束,也不懂什麼是紀律和規則,所以現在開始要在家裡給寶寶定一些小規則,例如吃飯前一定要洗手,起床後要自己疊好自己的被子等。

可以不送寶寶去幼稚園嗎?

對於如今絕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的寶寶來說,去幼稚園可以得到更多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如果不送寶寶去幼稚園,就最好能夠讓家中年齡相仿的兄弟姐妹多陪伴寶寶,或是與幾個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的家庭結成一起玩耍的小團體,時常在一起。儘量給寶寶提供適合同伴交往的環境。

另外,研究表明,有節律的生活對小年齡寶寶意志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而在對寶寶生活節律的規範上,在幼稚園通常都會比在家裡做得更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去幼稚園的寶寶,如果學前6年始終在媽媽身邊,有可能造成與父母的分化不夠。寶寶需要通過去幼稚園這樣一種社會化的分離,來逐漸學習如何做一個獨立的社會人,而不是永遠做那個依附于媽媽的小嬰兒。曾經遇到過一個小朋友,她的媽媽總是怪她不愛說話。後來我們慢慢發現,因為女孩長時間單獨和媽媽在一起,母女之間已經有了很深的默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是固定的時間做什麼,已經成為一種條件反射,根本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參與。所以,女孩的話就越來越少了。

和父母的分化不夠,是會影響孩子未來成年生活的。有些伴侶間吵架,是因為一方總是期待另一方能夠非常懂得自己,認為即使自己沒有說出來,心中想的事情或某種感受,對方也應該明白。對伴侶有這種期待的人,很可能就是在幼年沒有很好地完成與母親的分化。還習慣于和媽媽之間的交流方式,不需要太多語言,我心裡一想,媽媽就應該知道。當他把伴侶投射成母親的時候,就會對伴侶有這樣的期待和要求。

如何讓寶寶儘快的適應幼稚園?

在寶寶上幼稚園前,家長要給寶寶先上一堂心理課。家長可以和寶寶多講講幼稚園的事情,帶寶寶到幼稚園走一走熟悉一下環境,並提前讓寶寶結識一些將要一同入園的小夥伴,這樣能讓寶寶對幼稚園有初步的瞭解,降低對幼稚園的排斥感,能幫助寶寶更好地適應入園生活。

和寶寶多講講幼稚園的事情:寶寶可能還不清楚幼稚園是什麼,你可以給寶寶講解,也可以說說自己上幼稚園的事情,儘量講些溫馨的,不要給寶寶壓力。

帶寶寶到幼稚園走走:平時可以帶寶寶到他即將要上的幼稚園走一走,讓他熟悉下環境,聽聽裡面孩子們的歡笑聲。

培養寶寶的獨立性:上幼稚園是寶寶第一次離開家庭,所以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很重要,因為在幼稚園的時間他是相對獨立的,沒有一對一的照顧。

多結識新夥伴:多帶寶寶出去,讓他結識多一些新的小夥伴,還可以讓他帶小夥伴到家了做客,讓他當個小主人,這對於他以後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很有幫助。

會準時接他回家,然後堅定地離開

心理準備:寶寶會因為分離焦慮而出現種種不適,父母要信任老師,堅持送孩子上幼稚園,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責備老師或不讓孩子入園,面對寶寶哭鬧時要儘量安撫,不責備。

認知準備:經常利用接送孩子的機會或其他方式瞭解孩子在園生活、遊戲、交往等方面的情況,及時給予寶寶鼓勵與表揚,積極主動配合老師做好入園適應工作。

寶寶上幼稚園需要準備什麼

有的幼稚園會要求統一購買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則要求自己準備。入園前,家長應打聽好相關事宜,以免重複準備造成浪費。需要自行准備用品的,家長最好給寶寶準備好書包、衣褲、鞋子、手帕、玩具等可能會用到的物品,以備不時之需。

衣服:給寶寶準備一個書包,用來裝上幼稚園需要的衣服和用品。家長應為寶寶準備幾套得體的衣服,純棉質地最好。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瘦,最好是有兜的,開身的,穿脫方便的。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裝飾物,男孩最好不穿帶拉鍊的褲子。一定要給寶寶穿內褲,避免肚子受涼,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秋冬季室內外溫差大,準備一薄一厚兩件小背心十分必要。給寶寶準備一套衣服,褲子最好備兩條,寶寶在喝湯或者洗手的時候很容易弄髒衣服。

手帕:可以給寶寶用來擦嘴,可以讓寶寶來挑,這樣可以增強他對上幼稚園的興趣。

鞋子:午睡時為了寶寶如廁方便,最好準備一雙小拖鞋。鞋的大小要適宜,儘量選擇底軟、跟腳、輕便的布鞋或旅遊鞋,適合跑跳活動。款式以鬆緊口或粘扣的為好,最好不要系鞋帶。注意鞋底是否防滑。

玩具:如果寶寶依賴性較強,可以在最初一段時間,讓他帶1、2件喜歡的小玩具到幼稚園去,以減輕分離焦慮。

3歲半,送寶寶去幼稚園更適合

按照心理發展規律,寶寶到4歲時自我意識才會得到較好的發展。2~3歲這段時間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萌芽會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也是很多媽媽感覺這個階段寶寶很不好帶的原因。如果媽媽剛好在2~3歲這個階段送寶寶去幼稚園,就需要做好同時處理“叛逆期親子關係”和“入園分離焦慮”兩個棘手問題的心理準備。而對於寶寶來說同時經歷“自我意識發展”和“與媽媽分離”兩大成長任務,內心的衝突也會更大,焦慮的指數也會更高。這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儘量讓寶寶在家中度過2~3歲這段人生第一叛逆期,到3歲半左右,寶寶的自我意識有了一定發展,同時度過叛逆期後和媽媽的親子關係也趨於穩定親密,再送寶寶去幼稚園可能會更順利一些。

過早強行送園,對寶寶性格不利

處在肛欲期這個第一叛逆期的寶寶,自我意識逐漸發展起來,總在試探自己對事態的把控,喜歡說“不”,希望通過挑戰“媽媽”這個權威,來嘗試證明我是有力量的、我是獨立的、我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在這個階段,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媽媽給予寶寶更多自主的選擇機會,能幫助寶寶自我意識的建立。但是,去幼稚園這件事,一旦確定下來,通常對媽媽來說,應該算是一件寶寶必須做和應該做的事,是沒有很大彈性空間的。強行要寶寶入園,勢必激起寶寶更強烈的反抗,將整個叛逆期的矛盾焦點集中到去幼稚園這件事上。

如果媽媽過於強勢,就容易導致寶寶感覺自己是沒有力量的、沒有能力的,是必須依從于父母的,這會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的一種信念,從而導致成年後也表現為一個對他人過分順從的人。他會認為如果我想要一份親密關係得以維持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順從於他人,不論自己的內心是否真的願意。這樣的親密關係的品質一定是不高的。而另一種情況也可能是,媽媽的強勢要求,使寶寶在“控制與反控制”的交鋒中始終處於劣勢,寶寶心中發展自我意識的願望始終不能得到滿足,憤怒越積越多,從而在親子關係中始終呈現一種對抗的姿態。這樣的寶寶成年後很容易表現得過分強硬,不合作,對別人的意見通通說“不”,是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

寶寶送幼稚園前要學會哪些技能?

學會自己吃飯、喝水:一般的幼稚園老師是不會喂小朋友吃飯的,所以上幼稚園前要鍛煉寶寶自己吃飯。而且還要讓寶寶自己學會喝水。

學會自己大小便:要上幼稚園了,不能再給寶寶把屎把尿了,因為在幼稚園他得自己解決大小便的問題,所以現在就要開始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的能力。

學會自己穿衣服:幼稚園的小朋友很多,老師顧及不到那麼多孩子的需求,所以寶寶要不著涼,就要自己學會穿衣服了。

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為了讓寶寶能夠適應幼稚園上學放學時間,最好現在就開始配合幼稚園的作息時間,給寶寶制定一個新的作息規律。

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寶寶即將要進入集體生活了,小夥伴都和自己年齡差不多,要怎麼樣和小夥伴相處融洽,這就是寶寶的社交能力問題了,如果寶寶太內向、膽小,或者太霸道,都會讓他在幼稚園的集體生活不愉快。所以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培養寶寶對紀律規則的概念:幼稚園的集體生活會有許多規矩紀律,例如上廁所要排隊,外出要列隊行走等,這些都是規則紀律。寶寶在家裡一般都是集萬千寵愛與一身,沒有約束,也不懂什麼是紀律和規則,所以現在開始要在家裡給寶寶定一些小規則,例如吃飯前一定要洗手,起床後要自己疊好自己的被子等。

可以不送寶寶去幼稚園嗎?

對於如今絕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的寶寶來說,去幼稚園可以得到更多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如果不送寶寶去幼稚園,就最好能夠讓家中年齡相仿的兄弟姐妹多陪伴寶寶,或是與幾個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的家庭結成一起玩耍的小團體,時常在一起。儘量給寶寶提供適合同伴交往的環境。

另外,研究表明,有節律的生活對小年齡寶寶意志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而在對寶寶生活節律的規範上,在幼稚園通常都會比在家裡做得更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去幼稚園的寶寶,如果學前6年始終在媽媽身邊,有可能造成與父母的分化不夠。寶寶需要通過去幼稚園這樣一種社會化的分離,來逐漸學習如何做一個獨立的社會人,而不是永遠做那個依附于媽媽的小嬰兒。曾經遇到過一個小朋友,她的媽媽總是怪她不愛說話。後來我們慢慢發現,因為女孩長時間單獨和媽媽在一起,母女之間已經有了很深的默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是固定的時間做什麼,已經成為一種條件反射,根本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參與。所以,女孩的話就越來越少了。

和父母的分化不夠,是會影響孩子未來成年生活的。有些伴侶間吵架,是因為一方總是期待另一方能夠非常懂得自己,認為即使自己沒有說出來,心中想的事情或某種感受,對方也應該明白。對伴侶有這種期待的人,很可能就是在幼年沒有很好地完成與母親的分化。還習慣于和媽媽之間的交流方式,不需要太多語言,我心裡一想,媽媽就應該知道。當他把伴侶投射成母親的時候,就會對伴侶有這樣的期待和要求。

如何讓寶寶儘快的適應幼稚園?

在寶寶上幼稚園前,家長要給寶寶先上一堂心理課。家長可以和寶寶多講講幼稚園的事情,帶寶寶到幼稚園走一走熟悉一下環境,並提前讓寶寶結識一些將要一同入園的小夥伴,這樣能讓寶寶對幼稚園有初步的瞭解,降低對幼稚園的排斥感,能幫助寶寶更好地適應入園生活。

和寶寶多講講幼稚園的事情:寶寶可能還不清楚幼稚園是什麼,你可以給寶寶講解,也可以說說自己上幼稚園的事情,儘量講些溫馨的,不要給寶寶壓力。

帶寶寶到幼稚園走走:平時可以帶寶寶到他即將要上的幼稚園走一走,讓他熟悉下環境,聽聽裡面孩子們的歡笑聲。

培養寶寶的獨立性:上幼稚園是寶寶第一次離開家庭,所以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很重要,因為在幼稚園的時間他是相對獨立的,沒有一對一的照顧。

多結識新夥伴:多帶寶寶出去,讓他結識多一些新的小夥伴,還可以讓他帶小夥伴到家了做客,讓他當個小主人,這對於他以後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很有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