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臀中肌損傷小針刀療法

臀中肌損傷是臨床常見的病損之一, 有急、慢性兩種。 臀中肌位於臀大肌的深面, 起於髂脊外側, 止於股骨大轉子。 其神經支配源於L4-L5, S1的臀上神經。 此肌收縮時能外展和內旋大腿, 是髖部主要的外展肌之一。 急性損傷者, 局部腫痛顯著, 無複雜的臨床症狀, 極少數病例因損傷較重, 內出血太多, 影響附近的神經和血管, 出現臀部麻木、發涼等症狀。 慢性者, 腫脹不顯著, 但出現的症狀較為複雜, 除局部疼痛麻木外, 還常常引起坐骨神經疼痛, 行走受限。 波及梨狀肌時診斷更為困難。 慢性臀中肌損傷的發病率在骨傷科疾病中較高,

常被誤診為梨狀肌損傷或籠統診斷為坐骨神經痛。

臀中肌損傷屬於中醫“筋出槽”範疇, 本病又分為內因和外因, 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 肝腎虧虛則筋易傷骨易弱;外力作用可以損傷人體的皮肉筋骨而引起的各種損傷、如跌倒、墜墮、撞擊、碾壓、勞損等引起的各種損傷。

臀中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一

針刀定點:患者取側臥位, 患側在上, 腿屈曲, 健側在下, 腿伸直, 臀中肌部位的痛性條索處和壓痛點即為治療點。

操作規程:使刀口線與臀中肌纖維方向一致, 針體垂直於皮膚刺入, 達硬結和條索內時, 針下稍有阻力感, 患者自覺針下疼痛或酸脹感, 有時可向大腿或小腿放散。 縱切幾刀後, 縱行疏通剝離, 若淺層無條索和硬結,

可將針刀刺達髂骨面, 縱行疏通剝離。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臀中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二

針刀定點:臀中肌的起點。

操作規程:刀口線和臀中肌纖維走向平行, 針體垂直髂骨面剌入, 達骨面, 先縱行剝離, 後橫行剝離。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此技術可與“臀中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一”配合交替進行。

臀中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三

針刀定點:臀中肌本身的疼痛點。

操作規程:以梨狀肌的壓痛點為進針刀點, 使刀口線方向和梨狀肌走行方向平行, 針體和臀部平面垂直, 達梨狀肌肌腹後, 沿梨狀肌縱軸先縱行剝離, 然後切開剝離1~2下, 出針。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臀中肌損傷小針刀療法四

針刀定點:臀中肌和梨狀肌痛點連線之中點。

操作規程:使刀口線方向和臀中肌纖維走行方向平行, 刺入達骨面, 縱行剝離2~3下, 出針。 然後使用手法治療, 彈撥梨狀肌和臀肌。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