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飲食, 都不是不一樣, 不拘一格的變化會造成身體的不適。 要再適當的季節吃適當的食物。 下面來看看四季飲食, 順時而動。

四季飲食:順時而動, 不拘一格
《禮記·內則》曰:凡和, 春多酸, 夏多苦, 秋多辛, 冬多鹹, 調以滑甘(注:酸苦辛鹹, 木火金水之所屬)。 多其時味, 所以養氣也。 四時皆調以滑甘, 象土之寄也。 孫思邈曰:春少酸增甘, 夏少苦增辛, 秋少辛增酸, 冬少鹹增苦, 四季少甘增鹹。 《內則》意在乘旺。 孫氏意在扶衰, 要之無論四時, 五味不可偏多。 《抱樸子》曰:酸多傷脾, 苦多傷肺, 辛多傷肝, 鹹多傷心, 甘多傷腎。 此五味克五藏, 乃五行自然之理也。 凡言傷者, 當時特未遽覺耳。
健康飲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僅就四季來說, 就充滿玄妙的變化。 《禮記·內則》中明言, 春天該多吃酸食, 夏天多吃苦食, 秋天多吃辛食, 冬季多吃鹹食。 這酸苦辛咸其實是和天地五元素中的木火金水相對應的,

飲食之所以要跟著四季變化而變, 主要是因為四季溫度、濕度等外界條件變化的緣故, 而且飲食是一門複雜而艱深的學問,
可以看出, 《禮記·內則》中飲食之說和孫思邈的觀點產生了差異, 但這並不是中醫理論的矛盾, 相反, 二者是基於同一個理論基礎延伸出的類似觀點, 只不過二者出發點不同:《禮記·內則》的意圖在於使健壯者更加強壯, 而孫思邈則主要針對身體虛弱者而言。 不過, 無論是《禮記·內則》的看法, 還是藥王的觀點, 老人四季養生最重要的是, 四季飲食要論味, 但五味不可偏多。

身體健康, 即人體系統處於動態平衡, 任何與健康有關的事都要遵從適度原則, 飲食也是如此。 曹老先生引用《抱樸子》的話說:“酸食過多對脾有害, 苦吃多了傷肺, 辛食過多對肝不利, 鹹食吃多了對腎不好。 ”由飲食導致的五臟受傷, 或許當時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但長期積累後, 就會在其他的病症上表現出來。
【養生課堂】
真正的養生之術往往是無術之術, 即在看似雜亂無章的生活飲食中, 遵從一定的養生秘訣, 而四季多味的飲食養生方法, 即是在看似雜亂無章的飲食中, 攝取平衡的飲食, 亦是一種無術之術。 做法如下:

春天吃酸。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含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菜肴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夏天吃苦。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秋天養肺。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是滋養肺氣的好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食物,如薑、蒜等,既可提高免疫力,又可增強血液迴圈。
冬天養腎。冬季天氣寒冷,屬水,主腎經,是滋養腎氣的好時機,因此,此時應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儘管不同的季節主不同味道,但均切不可攝食過多,尤其是短時間內不要吃得太多,否則也將影響身體健康,“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鹹食,不宜過多,以免誘發或加重高血壓,損害腎功能。
總結:順時而動:春天吃酸、夏天吃苦、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大家要記住哦。做到飲食健康。
春天吃酸。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含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菜肴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夏天吃苦。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秋天養肺。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是滋養肺氣的好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食物,如薑、蒜等,既可提高免疫力,又可增強血液迴圈。
冬天養腎。冬季天氣寒冷,屬水,主腎經,是滋養腎氣的好時機,因此,此時應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儘管不同的季節主不同味道,但均切不可攝食過多,尤其是短時間內不要吃得太多,否則也將影響身體健康,“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鹹食,不宜過多,以免誘發或加重高血壓,損害腎功能。
總結:順時而動:春天吃酸、夏天吃苦、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大家要記住哦。做到飲食健康。